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CHK1
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黄悦, 蔡良奇, 张子平, 程波
2022, 17(4): 265-268,288.
摘要
(
66
)
PDF
(166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
CHK1
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方法
设置实验组CHK21组(
chk
/
chk
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标准株组(CAF-2)。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菌株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NCCLS-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
CHK1
基因缺陷株进行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观察其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结果
透射电镜下标准株组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
CHK1
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的电子致密层明显变薄,部分区域出现局灶性缺失的现象。扫描电镜下标准株酵母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目较多;
CHK1
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小斑块或者斑片状凸起。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
CHK1
缺陷株CHK21的MIC值分别为1 μg/mL、0.125~0.25 μg/mL。
结论
CHK1
基因可能调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重庆某医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传明, 戴玮, 牛司强, 徐绣宇
2022, 17(4): 269-272,293.
摘要
(
51
)
PDF
(834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类型、治疗、预后和菌株耐药性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我院新生隐球菌感染共47例,感染类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主(72.3%),78.7%的患者为男性,且大部分患者无HIV感染;此外,有17.1%的患者患有隐球菌肺炎。37例患者进行血清和/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均为100%。所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野生型,90%以上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和泊沙康唑为野生型,对氟康唑为野生型的菌株占85.1%,但对两性霉素B为野生型的菌株仅有53.2%。经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者占78.0%,但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7%预后良好。
结论
及时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后及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非常重要,根据药敏结果尽早给予联合抗隐球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朱俊峰, 周子阳, 胡万超, 唐建国
2022, 17(4): 273-277.
摘要
(
59
)
PDF
(1043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结果
①2016年-2020年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共2 55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共130例,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1%。②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其发生与性别、年龄、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关,与年份无关。③尿病原体培养以白念珠菌为主(42.5%),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1.3%),热带念珠菌(19.4%),近平滑念珠菌(4.5%),其他念珠菌(2.2%)。④对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原发疾病脑卒中、抗生素种类、感染前血白细胞计数,感染前灌肠5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提示糖尿病(
P
<0.001,
OR
=5.488)、原发疾病脑卒中(
P
=0.009,
OR
=2.782)、感染前血白细胞计数(
P
=0.014,
OR
=3.515)、感染前灌肠(
P
=0.001,
OR
=3.567)是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针对ICU院内真菌性尿路感染,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及基础疾病,同时应警惕灌肠后所致的肠源性污染。
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40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霍琴, 刘敏, 杨红红, 刘倩, 吴玉珊, 李明俊, 石峰, 何坤
2022, 17(4): 278-282.
摘要
(
61
)
PDF
(82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结果
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 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P
=0.006)。
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云南省艾滋病患者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分析
高丽, 赵自屹, 樊红丽, 张桂仙, 李正伦
2022, 17(4): 283-288.
摘要
(
60
)
PDF
(938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患者中新生隐球菌病的病原分离部位、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总共分离的424株新生隐球菌,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ATB FUNGUS 3检测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24株新生隐球菌以脑脊液检出比例最高,占62.50%(265/424);血液次之,占30.90%(131/424);第三是痰液,占2.83%(12/424)。424株新生隐球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均≤ 2 μg/mL,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 MIC范围≤ 4 μg/mL,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MIC范围≤ 64 μg/mL。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5.28%(404/424)、80.66%(342/424)、75.71%(321/424)。5种抗真菌药物的流行病学折点分别为: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16 μg/mL;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0.5 μg/mL。
结论
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好,而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在多年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已慢慢出现非敏感菌株,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MIC范围≤ 2 μg/mL。新生隐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新生隐球菌病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作为临床重要的致病真菌,实验室及临床均应给予高度重视。
小G蛋白抑制剂CASIN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巢雯, 邓忠宇, 郭士槿, 郭熠凡, 阎澜, 邱丽娟, 吕权真
2022, 17(4): 289-293.
摘要
(
55
)
PDF
(1504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小G蛋白抑制剂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测定,筛选具有新结构类型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
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不同小G蛋白抑制剂对于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从中筛选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抗真菌谱测定;采用时间-生长曲线和时间-杀菌曲线考察CASIN对于白念珠菌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菌丝诱导实验考察化合物CASIN对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效果;采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考察化合物CASIN对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结果
在考察的小G蛋白抑制剂中,CASIN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最强,对于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中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为8~16 μg/mL。16 μg/mL CASIN可以有效抑制YPD培养基中白念珠菌的生长增殖,也在RPMI1640培养基中展现出对白念珠菌的杀菌活性;当培养基中CASIN浓度高于8 μg/mL时,白念珠菌菌丝受到明显抑制;此外,8 μg/mL的CASIN浓度对于白念珠菌的被膜生成具有80%以上的抑制率。
结论
小G蛋白抑制剂CASIN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
短篇论著
复方黄柏液联合制霉菌素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洁, 龚伟明, 高志琴, 陈健, 刘思禹
2022, 17(4): 294-296.
摘要
(
69
)
PDF
(76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母女共患须癣毛癣菌感染3例
杨思璇, 单百卉, 李福秋
2022, 17(4): 297-299,303.
摘要
(
59
)
PDF
(1631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女,9岁,头皮红斑、丘疹、脱屑,伴脓肿1个月,切开引流术后1 d;病例2,女,9岁,鼻背红斑2周伴脓疱3 d。病例3,女,38岁,面部红斑、脱屑,伴瘙痒1周。病例1、2为孪生姐妹,病例3为病例1、2的母亲。3例患者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病例1密切接触过流浪猫。病例1诊断为脓癣,经口服甲泼尼龙(美卓乐)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酮康唑洗剂后病情明显好转。病例2、3诊断为面癣,外用卢立康唑4周后痊愈,未留瘢痕。以上病例目前仍在随访中。
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联合氩气刀治疗肺根霉病1例
杨志朋, 刘纯, 刘彩虹, 刘建明, 谢丽华
2022, 17(4): 300-303.
摘要
(
56
)
PDF
(2419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联合氩气刀技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部小孢根霉感染。患者,男,13岁,诊断为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感染性病变、部分实变,伴双侧胸腔积液,双下肺部分膨胀不全。经病理及二代基因测序证实为小孢根霉感染,通过支气管镜于右主支气管、右下基底段精准灌注两性霉素B治疗共16次,成功治愈。
桔青霉引起透明丝孢霉病1例及文献总结
石海燕, 陈美, 张丽, 孙毅, 曾同祥, 柳兵, 张秋秋
2022, 17(4): 304-307.
摘要
(
83
)
PDF
(2455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1例由桔青霉(
Penicillium citrinum
)引起的透明丝孢霉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女,55岁,因左前臂斑块、结节4个月余就诊。对患者皮损表面的皮屑进行真菌荧光镜检,镜下可见少许菌丝;手术取活检组织,同时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真菌培养阳性,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经PAS染色可见组织内菌丝及孢子;提取源自活检组织的真菌DNA和源自蜡块组织的DNA,对ITS区扩增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为桔青霉,与形态学鉴定相符。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得伊曲康唑对此桔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 μg/mL。诊断为桔青霉所致透明丝孢霉病,予伊曲康唑200 mg/d口服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
萎缩型皮肤表现孢子丝菌病1例
李香君, 牟岳明, 崔岩, 田亚萍
2022, 17(4): 308-310,323.
摘要
(
85
)
PDF
(164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50岁,因"左前胸群集分布萎缩性斑片、丘疹1年半"就诊。既往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间断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未明显好转。皮肤科检查:左前胸多个轻度萎缩性暗红斑片,米粒至黄豆大小暗红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中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提示炎性肉芽肿改变。PAS染色可见圆形孢子。皮损组织沙堡弱培养基培养出深褐色绒毛状菌落,琼脂小培养并乳酸酚棉兰染色见细长分隔分枝菌丝和分生孢子,根据其表型特征可被鉴定为广义申克孢子丝菌(
Sporothrix schenckii sensu lato
),通过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球形孢子丝菌(
Sporothrix globosa
),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治疗4个月,症状消退,维持用药2~4周,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鼻-眼-脑曲霉感染1例
李博志, 曹霞, 郭宏伟, 胡怀强, 曹秉振
2022, 17(4): 311-314.
摘要
(
64
)
PDF
(215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4岁男性患者,头痛、流涕3天,腹痛1天入院。期间症状急性加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右眼盲等症状。经查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明确诊断为急性爆发性鼻-眼-脑曲霉感染。经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后择期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发病后1年随访,患者偏瘫卧床,右眼视力有光感,整体病情稳定。
综述
植物活性成分抗念珠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解雨飞, 周培茹, 华红, 刘晓松
2022, 17(4): 315-318,329.
摘要
(
49
)
PDF
(850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刘佳存, 王瑞娜, 吕权真, 阎澜
2022, 17(4): 319-323.
摘要
(
65
)
PDF
(847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其耐药问题使临床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白念珠菌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药物靶点突变或上调、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被膜形成等,近年来代谢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变、选择性剪切等机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了解白念珠菌耐药机制有助于探索研究全新结构的抗真菌药物和开发更多有效的抗耐药真菌策略。该文就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蛋白质组学在真菌生物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魏天琦, 刘沐桑
2022, 17(4): 324-329.
摘要
(
48
)
PDF
(868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癣菌的分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石媛漾, 潘炜华, 廖万清, 陈显振, 蔡刘阳
2022, 17(4): 330-334.
摘要
(
53
)
PDF
(852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癣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真菌之一,目前已报道的50余种皮肤癣菌中有20余种对人类有致病性。新兴的分子鉴定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优点,能够克服传统的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培养耗时费力的局限性,帮助皮肤癣菌病的快速精准诊断和合理用药。该文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文献,从皮肤癣菌标记基因和分类学进展、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技术、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和MALDI-TOF MS技术这四个方面,介绍皮肤癣菌的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烟曲霉唑类药物耐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李姝丽, 吴秀祯, 王志贤, 盛长忠, 周泽奇, 陈龙
2022, 17(4): 335-338.
摘要
(
68
)
PDF
(825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抗真菌药物治疗进展
杨之辉, 李若瑜
2022, 17(4): 339-348.
摘要
(
56
)
PDF
(1000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孟玲宁, 曹小利, 张燕, 周万青, 沈瀚
2022, 17(4): 349-352.
摘要
(
73
)
PDF
(814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