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诊疗指南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
2022, 17(1): 1-7.
摘要
(
158
)
PDF
(817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蛋白质及RNA分析
陈晨, 贺彬婵, 朱益敏, 赵蓓蕾, 陈菲, 徐小勇
2022, 17(1): 8-11,26.
摘要
(
8
)
PDF
(150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
方法
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 (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
结果
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m左右。EVs蛋白中不稳定蛋白为9种(15%),其余为稳定蛋白,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7的为6种蛋白。EVs中大部分是胞浆蛋白,其余比较多的是细胞外分泌蛋白,但仍有25%的蛋白不能定位。通过跨膜蛋白预测(transmembrane prediction,TMPred)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预测,有5种蛋白存在于双层脂质膜上的蛋白。检测到RNA中rRNA和tRNA分别占59.7%和29.4%,而miRNA占0.25%,发现EVs-miRNA主要可能影响代谢通路。
结论
我们证实了烟曲霉也能分泌EVs,其中位直径为130 nm,含有较多种蛋白,以烟曲霉胞浆蛋白为主,RNA以rRNA和tRNA为主,而其中miRNA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
米卡芬净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康烨, 张文涛, 阎澜
2022, 17(1): 12-16.
摘要
(
0
)
PDF
(148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米卡芬净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1年1月,收集米卡芬净(试验组)对比常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2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 统计软件对突破性IFIs、真菌感染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9项RCT,合计2 479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突破性IFIs发生率[
OR
=0.74,95%
CI
(0.50,1.07),
P
=0.11]、真菌感染死亡率[
OR
=0.73,95%
CI
(0.46,1.17),
P
=0.19]和全因死亡率[
OR
=0.94,95%
CI
(0.69,1.28),
P
=0.7]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
OR
=0.46,95%
CI
(0.32,0.66),
P
<0.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米卡芬净用于预防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IFIs的效果与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以大蜡螟幼虫为模型研究伏立康唑抗茄病镰刀菌效果
李梦寒, 赵望, 贾庚佩, 孙毅, 曾同祥
2022, 17(1): 17-21,31.
摘要
(
0
)
PDF
(182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
方法
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
5
~1×10
8
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
大蜡螟幼虫在1×10
7
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
7
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
P
<0.05)。
结论
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分析
胡坚, 张舒煜, 张文革, 闫紫恒, 李厚敏
2022, 17(1): 22-26.
摘要
(
0
)
PDF
(144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病甲及健康人甲,且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构成与患甲和健康人甲均有部分重叠。
结论
患者对侧健甲的细菌菌群构成具有由健康人甲向患者病甲转变的趋势。且在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血培养分离出212株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俞晓晨, 郭大文, 孙妍, 陈淑兰, 关秀茹
2022, 17(1): 27-31.
摘要
(
0
)
PDF
(81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 h内的G试验结果。
结果
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 29.2%),其次是新生儿科(39株, 18.4%)和血液科(20株,9.4%)。检出的212株念珠菌除一株近平滑念珠菌为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株,其余均为两性霉素B的野生株。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超过90%。但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的前后96 h内,G试验的阳性率为73.7%。
结论
本院念珠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比较低,在经验用药时需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G试验对念珠菌血症有较高的价值,需要对结果进行动态监测。
2013年中国侵袭性酵母菌感染流行病学和唑类药物耐药性分析
王瞳, 于淑颖, 肖盟, 张戈, 张京家, 段思蒙, 康巍, 张延海, 赵颖, 张丽, 王贺, 徐英春
2022, 17(1): 32-37.
摘要
(
0
)
PDF
(916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3年中国48家综合医院收集的1 562株酵母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及唑类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侵袭性酵母菌的唑类用药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收集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48家医院共1 562株酵母菌菌株及其原始信息,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合核糖体DNA测序明确菌种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44-A2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
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酵母菌1 562株,其中白念珠菌分离率最高(38.4%),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18.4%)、热带念珠菌(16.4%)、光滑念珠菌复合体(9.4%)及其他少见菌种(<6.4%);患者性别中男性占比(60.7%)高于女性(38.9%);患者年龄中,6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最多(34.2%),其次为50~65岁(30.6%)、15~49岁(29.9%)和0~14岁患者(<1.9%);标本来源中以血液标本(46.4%)为主,其次为腹水(10.2%)、导管(9.2%)及引流液(8.5%)、分泌物(5.2%),其他标本类型均较少(<4.7%)。住院患者分离率(93%)显著高于门急诊患者(7%);科室类型中以外科患者(33.8%)为主,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27.5%)、内科患者(20.5%)及其他病房(<18.2%);药敏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敏感性均较高(>94%),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交叉耐药率最高(21.9%),光滑念珠菌复合体交叉耐药率次之(15%),其次为季也蒙念珠菌(8.1%)和菌膜念珠菌(4.3%)。
结论
应持续加强中国地区侵袭性酵母菌监测,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合理控制其用量,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病例报告
幼儿马尔尼菲篮状菌病2例
韩英, 胡丹丹, 沈君, 刘光明, 洪燕, 谢永强, 孙静
2022, 17(1): 38-41.
摘要
(
0
)
PDF
(148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男,1岁6个月,咳嗽半个月、发热1周;病例2,男,11个月,反复鹅口疮3个月,咳嗽20 d。2例幼儿血培养阳性,均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同时都存在免疫缺陷,非HIV感染,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多发小结节影,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病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犬咬伤继发孢子丝菌病1例
孙瑾鹏, 刘士瑞, 高瑞佳, 李福秋
2022, 17(1): 42-43.
摘要
(
0
)
PDF
(11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犬咬伤继发孢子丝菌病1例。患儿,女,5岁。左侧小腿外侧出现数个花生米大小囊肿性暗红色结节1个月余。患儿于2个月前左侧小腿外侧不慎被犬咬伤,当时未予特殊处理,伤口一直未完全愈合。根据患儿病史、症状体征、病理结果、真菌培养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3个月,皮疹较前明显变平缩小,现已停药,仍在随访中。
继发肺结核合并两株不同表型烟曲霉感染病例1例
王淑玲, 李艳敏, 张震, 王丽英, 颜令, 徐兰兰, 廖璞
2022, 17(1): 44-48.
摘要
(
9
)
PDF
(165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8个月,加重伴咯血4 d就诊。患者7年前曾患肺结核,抗痨治疗1年后治愈。就诊后第1次纤支镜灌洗液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和纤支镜灌洗液曲霉抗原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第2次纤支镜灌洗液真菌培养出两种形态的烟曲霉(白色株和蓝绿色典型株),两株烟曲霉药敏试验结果相同且具有高度同源性。临床诊断继发肺结核合并侵袭性烟曲霉感染,予抗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出院后继续抗痨,抗真菌治疗,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及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难辨认癣1例
李香业, 吕明芳, 董转平, 杜华
2022, 17(1): 49-50,63.
摘要
(
0
)
PDF
(148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 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综述
光滑念珠菌的毒力表达特征研究进展
赵珺涛, 刘锦燕, 陈柯志, 项明洁
2022, 17(1): 51-54.
摘要
(
0
)
PDF
(80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陈雪雯, 陈裕充, 温海
2022, 17(1): 55-58.
摘要
(
0
)
PDF
(787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is)随着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家养宠物流行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浅部抗真菌药物,本文就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乳杆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高聪莉, 刘丹, 邢丽枝, 何荣霞
2022, 17(1): 59-63.
摘要
(
0
)
PDF
(824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异常增殖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第二大外阴阴道炎症疾病,常伴有阴道菌群失调和微环境的改变,尤其在妊娠期间,VVC的发病率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传统针对VVC的治疗一直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但并未修复受损的阴道微生态系统,目前乳杆菌制剂被认为可通过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群来重建阴道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治疗女性阴道炎症疾病,因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乳杆菌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以下就国内外乳杆菌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VVC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乳杆菌制剂在VVC 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烟曲霉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
陈显振, 方文捷, 朱信霖, 廖万清, 潘炜华
2022, 17(1): 64-68,73.
摘要
(
0
)
PDF
(863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干扰因素
张园, 柏华松, 杜君洋, 徐英春, 王贺
2022, 17(1): 69-73.
摘要
(
0
)
PDF
(840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3)-β-D-葡聚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真菌、酵母、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G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本文总结了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如药物因素、医疗因素、宿主基础疾病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烟曲霉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在其细胞壁重塑、稳态和生长定位中的作用
高飞飞, 马彦
2022, 17(1): 74-77.
摘要
(
6
)
PDF
(811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阮丽君, 朱玲, 徐晓武, 李婉玲, 罗颂平
2022, 17(1): 78-83.
摘要
(
0
)
PDF
(855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罕见曲霉菌属的研究进展
谢韵, 帕丽达·阿布利孜
2022, 17(1): 84-88.
摘要
(
0
)
PDF
(828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万例危及生命的曲霉病感染,其中以烟曲霉感染最为多见。近年来,分子技术的进步发现曲霉病也可以由表型与烟曲霉相似,遗传上截然不同的新菌种引起。临床上,超过20%的曲霉分离株是未被识别的或不常见的菌种,我们称其为罕见曲霉菌种。越来越多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病例报道与它们相关。这些菌种表现出与烟曲霉不同的毒力和药物敏感性,其临床菌株基因组序列和表型图谱的缺乏,导致其研究受到阻碍。本文就临床罕见曲霉菌属的流行病学、鉴定方法、药敏情况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