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8
    论著
    全国多中心血流分离近平滑念珠菌药物敏感性和分子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
    张丽, 于淑颖, 宁雅婷, 肖盟, 肖玉玲, 崔兰英, 陈中举, 严岩, 叶丽艳, 徐英春
    2021, 16(5):  289-295. 
    摘要 ( 204 )   PDF (734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全国多中心收集的血流感染近平滑念珠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 将全国42家医院377例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非重复菌株纳入研究,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44-A2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性检测,采用微卫星分型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77例患者中,46.2%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分别有26.5%、23.9%、21.8%和12.5%的患者分布于外科病房、内科病房、综合ICU和外科ICU病房。377株近平滑念珠菌中,24株(6.4%)对氟康唑耐药,10株(2.7%)对伏立康唑耐药。微卫星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共分为172个微卫星型别(microsatellite genotype,MT),125个MT型别各自仅在单个菌株中出现;28家医院内经分析存在65例同家医院内不同患者感染同型别菌株的情况,其中同型别氟康唑耐药株在同家医院内感染不同患者的情况为6例。结论 本研究回顾分析全国多中心血流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在多家医院内均发现同型别菌株包括氟康唑耐药菌株分离于不同患者的情况,提示存在近平滑念珠菌院内传播的可能。
    肉桂醛对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分离株的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张伟铮, 肖英伦, 彭湘明, 李松, 张轩, 陈茶
    2021, 16(5):  296-302. 
    摘要 ( 178 )   PDF (2752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药单体肉桂醛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有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菌株进行ITS基因序列分析及VITEK MS鉴定,通过培养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倍比稀释法测定1050 mg/L、525 mg/L、262.5 mg/L和131.25 mg/L浓度肉桂醛溶液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银染法观察不同浓度肉桂醛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实验中各浓度的肉桂醛都能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长,延长生物膜的形成时间,且肉桂醛浓度越高,其作用效果越明显。当肉桂醛浓度达到1050 mg/L时,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显著,该浓度下培养基孔内未见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银染法观察可见,此浓度下培养基内未形成生物膜,表明1050 mg/L浓度肉桂醛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肉桂醛能够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
    Fonsecaea monophora聚酮合酶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的构建
    李敏英, 黄欢, 李倩, 骆明芬, 王晓悦, 刘红芳, 曾维英, 席丽艳
    2021, 16(5):  303-307,313. 
    摘要 ( 176 )   PDF (1582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改造pFC332质粒,简化实验流程,构建Fonsecaea monophora PKS1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方法 设计引物PCR扩增pFC334质粒上的gRNA骨架,获得已经插入AarⅠ酶切位点的gRNA骨架片段后,使用PstI和MerI酶线性化pFC334载体,构建pFC334-AarⅠ载体,使用MreⅠ和BglⅡ酶对其和pFC332质粒进行双酶切,连接后获得pFC332-gRNA-AarⅠ载体,设计gRNA,最后将各片段插入到载体中。结果 测序得到16533bp大小的改造后的pFC332-gRNA-AarⅠ质粒,构建了PKS1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通过PCR,酶切以及测序的方法确定敲除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Fonsecaea monophora聚酮合酶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为研究PKS1基因及DHN-黑素在Fonsecaea monophora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产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缺伴发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杨小珠, 梁爱斌, 郑晓云, 傅建非, 侯明, 孙爱宁, 陆化, 金洁, 胡建达
    2021, 16(5):  308-313. 
    摘要 ( 507 )   PDF (768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持续性发热住院患者,在前期对比国产与原研卡泊芬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国产卡泊芬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3857399)。纳入粒缺伴持续性发热住院患者,在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结束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国产卡泊芬净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 共入组32例,纳入全分析集(FAS)32例,符合方案集(PPS)30例。FAS和PPS中,国产卡泊芬净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88%(23/32)和76.67%(23/30),疗程分别为(13.22±5.80) d和(13.70±5.62) d。治疗结束0~2 d内,退热率分别为78.13%(25/32)和80%(24/3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0.5×109/L的占比分别为75%(24/32)和76.67%(23/30)。治疗结束后28 d内的生存率分别为81.25%(26/32)和83.33%(25/30)。国产卡泊芬净的耐受性较好,不良事件多为1~2级,大多与其无关,均未导致用药减少或停药,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3.1%(1/32),为1例肝功能异常。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缺伴持续性发热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血清及分泌物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高爱莉, 代歆悦, 李华平, 王焕丽, 马少吟, 陈教全, 朱慧兰
    2021, 16(5):  314-318,325. 
    摘要 ( 230 )   PDF (1017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白细胞介-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轻中、重度VVC患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HMGB1、IL-17和IL-23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及其与VVC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VVC患者105例,其中轻中度VVC组51例、重度VVC组21例、RVVC组33例;对照组39例。血清中,重度VVC组及RVVC组患者HMGB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t=2.971,P=0.008;t=2.365,P=0.005),轻中度及重度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370,P=0.024;t=2.987,P=0.008),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948,P=0.008;t=2.955,P=0.008;t=2.940,P=0.009);分泌物中,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73,P=0.029;t=2.097,P=0.049;t=2.075,P=0.046),仅轻中度VVC组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r=2.624,P=0.017)。对HMGB1、I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IL-17、IL-23表达成正相关(r=0.328,P<0.001,r=0.172,P=0.04),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689,P<0.001);分泌物中,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268,P=0.001);对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与VVC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86,P=0.001);分泌物中,IL-17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 VVC患者体内HMGB1、IL-17、IL-23水平上调,且与VVC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HMGB1、IL-17、IL-23可能参与VVC的发病。
    川南地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徐灵玲, 曾章锐, 丁银环, 杨葵
    2021, 16(5):  319-325. 
    摘要 ( 161 )   PDF (1055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样本类型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等数据,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诊断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样本类型、科室分布和抗真菌药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性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646例,男性355例,占54.95%,大于60岁患者占55.11%;其中白念珠菌314株(48.61%),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26株(34.98%)和热带念珠菌71株(10.99%);以2017年感染病例最多(141例,21.83%),之后呈下降趋势;感染样本类型以创口深部分泌物(229例,35.45%)为主;其次是清洁尿液(174例,26.93%)和血液(117例,18.11%),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前3位科室是内科(255例,39.47%),外科(214例,33.13%),儿科(78例,12.07%);所有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总耐药率分别为18.82%、36.15%和19.38%,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00%。结论 本地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以老年患者和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占主要地位,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但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保持高度敏感性。
    国产泊沙康唑对生殖器来源念珠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谭静文, 高志琴, 杨虹, 杨连娟
    2021, 16(5):  326-329,334. 
    摘要 ( 267 )   PDF (706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国产泊沙康唑对生殖器念珠菌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制定的M27-A4方案测定国产泊沙康唑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60株生殖器念珠菌病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国产泊沙康唑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MIC范围为0.25~0.50 μg/mL,几何均数为0.40 μg/mL,MIC50为0.5 μg/mL,MIC90为0.5 μg/mL;对近平滑念珠菌的MIC范围为0.03~0.125 μg/mL,几何均数为0.10 μg/mL,MIC50为0.125 μg/mL,MIC90为0.125 μg/mL;对热带念珠菌的MIC范围为0.125~8.0 μg/mL,几何均数为0.57 μg/mL,MIC50为0.5 μg/mL,MIC90为2 μg/mL;对光滑念珠菌的MIC范围为0.06~2.0 μg/mL,几何均数为0.25 μg/mL,MIC50为0.125 μg/mL,MIC90为1 μg/mL;对克柔念珠菌的MIC范围为0.125~0.50 μg/mL,几何均数为0.29 μg/mL,MIC50为0.25 μg/mL,MIC90为0.5 μg/mL。结论 对生殖器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国产泊沙康唑均表现出了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未来有望成为临床生殖器念珠菌病治疗的新选择。
    不同产膜能力的念珠菌对妊娠期阴道炎患者Toll样受体通路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彩云, 柯婷婷, 李刚, 赵梅, 王文
    2021, 16(5):  330-334. 
    摘要 ( 109 )   PDF (1771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状态的念珠菌对妊娠期阴道炎患者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从妊娠期阴道炎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在体外构建生物膜模型,采用结晶紫和荧光染色法定性观察生物膜的生长及形态,并将其分为强产膜组、非产膜组。再选取178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MyD88基因的表达量;采用ELISA测定各组细胞因子的浓度,同时统计分析各组产妇早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情况。结果 共分离178株念珠菌,其中强产膜64株,该组患者外周血TLR2、TLR4、MyD88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低,而非产膜组比对照组高(P<0.05);血浆中IL-4在强产膜组中有明显升高(P<0.05),而非产膜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强产膜组患者血浆中IL-1β、TNF、IFN-γ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非产膜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8%,非产膜组不良妊娠结局为4.3%,强产膜组不良妊娠结局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产膜念珠菌感染孕妇后通过下调TLR2、TLR4的表达导致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减弱,Th1/Th2比例失调,从而引起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这可能是强产膜菌相对非产膜菌更容易发生免疫逃逸,引起机体慢性感染的原因之一,并且还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新生隐球菌SER5基因的敲除与功能验证研究
    童双礼, 吴洁, 李莎莎, 桑军军
    2021, 16(5):  335-340. 
    摘要 ( 191 )   PDF (181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新生隐球菌SER5基因缺陷株,并初步探究其功能。方法 敲除SER5基因,通过体外应激应答、黑色素诱导、荚膜诱导、尿素酶测定、生长曲线测定、酵母双杂交实验考察SER5在新生隐球菌中的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SER5基因缺陷株,SER5基因缺失后对新生隐球菌的体外应激、荚膜、分解尿素及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新生隐球菌黑色素合成有显著的降低,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出可能与Ser5相互作用的19种不同的蛋白编码基因。结论 新生隐球菌Ser5影响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生成,可能与内质网蛋白、内质网稳定蛋白、VAMP7、磷脂转运蛋白、Gmt1、Vti1a等存在相关作用,提示Ser5参与新生隐球菌黑色素的合成或转运过程。
    短篇论著
    2012—2019年某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
    武芳, 张叶毛, 赵建平, 赵亚楠, 周秀岚
    2021, 16(5):  341-345. 
    摘要 ( 89 )   PDF (683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皮肤感染1例分析
    郭艳阳, 张喆, 海璐明, 高继鑫,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2021, 16(5):  346-350. 
    摘要 ( 158 )   PDF (1911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感染。患者女性,47岁,右胫后红色丘疹、斑块5周,伴溃疡4周余,发病前泰国海边游玩时不明海洋生物螫伤。取皮肤组织行病理、真菌培养,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HE切片示真皮坏死及透明样真菌结构,脂肪小叶见灶性坏死。PAS、六铵银染色坏死区见菌丝、链状分生孢子及较大孢子结构。真菌培养见菌落扩展生长、羊毛状,棕褐色。胶带粘贴镜下可见棕色4~9个离壁分隔的分生孢子,两端有暗色带。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E.rostratum。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E.rostratum皮肤感染。治疗: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次,2次/日,1个月后减量至200 mg/次,1次/日,顿服,共3个月,皮损基本痊愈。E.rostratum引起皮肤感染少见,海洋生物螫伤引起皮肤屏障损伤及接触环境真菌可能是该患者感染E.rostratum的主要因素。
    综述
    西弗射盾子囊霉研究进展
    唐秀雅, 周万青
    2021, 16(5):  351-355. 
    摘要 ( 165 )   PDF (1068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感染现状及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张欠欠, 罗传玉, 陈嘉琪, 封小川
    2021, 16(5):  356-360. 
    摘要 ( 284 )   PDF (723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