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专家论坛
    医学真菌分类学最新进展
    刘维达, 梁官钊, 张美洁, 葛力瑜, 刘加, 董嘉琤, 宋歌
    2021, 16(1):  1-5. 
    摘要 ( 373 )   PDF (887KB) ( 1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进步迅速,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日新月异,真菌命名及分类已发生划时代的改变。诸多真菌存在种属拆分与合并,甚至菌名的改变,亟需更新相关信息。该文总结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分类学新进展,涵盖了主要医学真菌致病菌,如毛霉菌、皮肤癣菌、念珠菌、隐球菌、马拉色菌及暗色真菌等。
    论著
    14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与G/GM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李刚荣, 白明明, 陶朝欣, 杨会涛, 许丽亚
    2021, 16(1):  6-9. 
    摘要 ( 1021 )   PDF (918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di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9年1月至12月送检至本所的142例BALF标本进行G/GM试验及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 142例BALF中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阳性为52例(占36.62%),G试验同时阳性者为49例,GM试验同时阳性者为11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阳性例数与KOH湿片镜检阳性27例(占19.01%)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 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作为一种快速方便高效直观的真菌常规检测方法,是BALF标本中真菌检测的1个重要补充,为临床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了1种快速检测方法。
    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手癣和足癣诊治现状调查
    朱红梅, 温海
    2021, 16(1):  10-13,23. 
    摘要 ( 195 )   PDF (1182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有关手癣、足癣的诊治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通过网络平台对全国19个省市的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完整问卷729份。结果显示:1约20%的基层医生对手、足癣的发病因素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约50%的基层医生对受侵犯皮肤的组织定位存在误区。2基层医生对手、足癣鉴别诊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真菌镜检设备使用率不足一半。3基层医生能正确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硝酸咪康唑乳膏使用率超过80%。4仍有10.70%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手、足癣。结论 基层医生在手、足癣的规范诊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研究
    熊延靖, 厉荣玉, 吴艳红
    2021, 16(1):  14-18. 
    摘要 ( 179 )   PDF (1317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形成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在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HWP1、ALS1、EFG1、PD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6 h时出现较长菌丝,24 h后镜下可见大量念珠菌菌丝包裹酵母细胞,紧密交错;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MIC值为25 μg/mL;倒置显微镜观察(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Spider液体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大蒜素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菌丝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点及KL-6诊断价值
    陈艳慧, 钟桥石, 杭亚平, 方雪瑶, 肖艳萍, 曹星卫, 朱鸿英, 罗红, 胡龙华
    2021, 16(1):  19-23. 
    摘要 ( 1275 )   PDF (866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本地区耶氏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患者的流行趋势、临床特征、血清学标志物,为PJP患者的早预防、早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3所综合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PJP的49例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报告、预后等。结果 49例PJP患者绝大多数HIV阴性(89.8%),且以中年男性为主。AIDS、肾脏疾病(47.7%)和结缔组织疾病(29.6%)为PJP患者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干咳(83.7%)、白色黏痰,发热(79.6%)为主,其次为呼吸困难。PJP患者以低剂量/短时间(<3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为特征。85%以上PJP患者实验室指标超过参考范围的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氧分压、乳酸脱氢酶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结论 HIV阴性患者感染PJ逐渐增多,肾脏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是其主要危险因素,LDH、BG和KL-6可作为PJP患者的重要辅助检查。
    76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刘文卉, 陈军华
    2021, 16(1):  24-28. 
    摘要 ( 224 )   PDF (85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4±3.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8.95%)、呕吐(81.58%);首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46例(60.53%),首次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21例(27.63%),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好转率(74.19%),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好转率(6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漏诊,反复、多次腰穿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是抗真菌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诊断、积极降颅压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和结局分析
    李艺, 郭佳, 王竟爽, 印苏培, 赵景宏, 黄云剑
    2021, 16(1):  29-34. 
    摘要 ( 233 )   PDF (98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FP)发生率、致病菌、治疗情况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发生的18例FP,选择与同期收治非真菌性腹膜炎113例比较,记录所有F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转归,分析FP发生的易感因素和结局。结果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389例次,FP 18例次,占4.6%。其中白念珠菌6例(33.3%)、近平滑念珠菌5例(27.8%)、无名念珠菌3例(16.7%)、光滑念珠菌2例(11.1%)、热带念珠菌1例(5.6%)和克柔念珠菌(5.6%)1例。与非真菌性腹膜炎相比较,FP组腹透时间更长(P<0.001)、既往抗生素使用率高(P<0.001)、血浆白蛋白(ALB)更低(P<0.001)、C反应蛋白(CRP)更高(P<0.001)、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P)水平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时间越长、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发生FP的危险因素(P<0.05)。18例次FP中,14例患者拔管转血透(77.8%),4例患者死亡(22.2%),FP组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P组。结论 腹透时间越长、既往使用抗生素、低ALB和高CRP是FP的易感因素。FP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确诊后早期拔管可降低死亡率。
    全球皮炎外瓶霉感染流行现状的回顾性分析
    朱信霖, 洪南, 张超, 蔡良奇, 李新华, 邓淑文, 潘炜华, 陈敏, 廖万清
    2021, 16(1):  35-43. 
    摘要 ( 342 )   PDF (1124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皮炎外瓶霉感染病例的国籍、性别、年龄分布、危险因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等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皮炎外瓶霉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均可发生,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10:1.00,最常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肺(27.90%,17/61)为最常受累的器官,但不同地域的病例感染器官存在差异。约半数(47.54%,29/61)病例伴有各种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确诊主要依赖培养和分子鉴定,系统感染患者推荐联合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抗真菌治疗方案。结论 近年来皮炎外瓶霉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肺部为系统感染患者最常受累的器官,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加强皮炎外瓶霉菌株的药敏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提高皮炎外瓶霉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非常必要。
    病例报告
    大疱性类天疱疮伴发皮肤链格孢病1例
    杜笑青, 马玉昕, 姚丽敏, 程琰
    2021, 16(1):  44-45,50. 
    摘要 ( 190 )   PDF (1018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70岁。11个月前曾于外院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长期口服"甲泼尼龙和环孢素"治疗。双侧前臂、双手背多发暗红色结节、溃疡半个月余。皮肤溃疡坏死物真菌镜检及培养证实为链格孢菌,经伏立康唑治疗皮损基本痊愈。
    难辨认癣1例
    岳剑, 吴晗, 杜华
    2021, 16(1):  46-47. 
    摘要 ( 159 )   PDF (89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难治性孢子丝菌病1例
    董嘉琤, 梁官钊, 徐秀莲, 刘维达
    2021, 16(1):  48-50. 
    摘要 ( 164 )   PDF (942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因非医嘱习惯性口服激素导致的难愈性孢子丝菌病。患者右腕木屑刺伤后,出现局限性红斑伴破溃,曾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孢子丝菌病",给予抗真菌治疗半年后病情仍不断恶化,遂来我院就诊。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孢子丝菌病,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询问病史时发现患者有日常口服激素的习惯,嘱患者停用激素并口服伊曲康唑4个月后治愈。
    综述
    SOCS通过调控JAK/STAT通路影响Th细胞分化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葛改, 杨智雅, 张祥宇, 陈标, 史冬梅
    2021, 16(1):  51-55. 
    摘要 ( 158 )   PDF (972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华可心, 于淑颖, 徐英春
    2021, 16(1):  56-59. 
    摘要 ( 163 )   PDF (836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篮状菌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夏露, 蓝秀万, 温波
    2021, 16(1):  60-64,68. 
    摘要 ( 90 )   PDF (908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高丽, 杨丹丹
    2021, 16(1):  65-68. 
    摘要 ( 218 )   PDF (838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凤莲暗色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景丹蕤, 李筱芳, 刘维达
    2021, 16(1):  69-72. 
    摘要 ( 135 )   PDF (849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