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28
    论著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热带念珠菌中的应用研究
    王影, 项明洁, 刘锦燕, 叶书来, 周馨
    2018, 13(6):  321-326. 
    摘要 ( 465 )   PDF (1032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上海瑞金医院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es,MLST)型别。方法 连续收集上海市瑞金医院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菌株,用PCR技术扩增热带念珠菌的6对管家基因,并对扩增片段进行纯化测序后与热带念珠菌MLST数据库比对得到临床菌株的二倍体序列型别DSTs(Diploid sequence types,DSTs),再利用eBURST V3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用MEGA 6.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树,最后对部分临床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探讨菌株耐药与基因型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的92株热带念珠菌分属于47个DSTs,其中15个DSTs是已经报道的,32个DSTs在本次研究中首次得到;DST507和DST376是本次研究中的优势型别,且属于同一个克隆簇。药敏实验显示属于优势型别的27株临床菌株中21株为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结论 MLST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分型技术;DST507和DST376是上海瑞金医院热带念珠菌的优势型别;唑类药物耐药菌株表现为DST507和DST376的聚集分布。

    白念珠菌细胞壁蛋白Csp37抗原表位预测
    隋雪, 姜远英, 阎澜
    2018, 13(6):  327-334. 
    摘要 ( 372 )   PDF (113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预测白念珠菌细胞壁蛋白Csp37的抗原表位,分析其作为疫苗靶点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p37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利用ProtParam网络服务器分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SignaIP 3.0预测信号肽,TMHMM软件预测跨膜区,GOR4在线分析蛋白二级结构,DNAStar预测分析亲水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氨基酸抗原指数,使用在线工具ABCPred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Syfpeithi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最后,综合分析B细胞和T细胞共有抗原表位。结果 预测白念珠菌细胞壁蛋白Csp37的B细胞表位9个和T细胞表位8个,以及共有的优势抗原表位5个,共同优势区域为:45-48,76-78,153-158,222-225,303-305位氨基酸。结论 白念珠菌细胞壁蛋白Csp37含有丰富的抗原表位,具有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潜能,可以作为疫苗研究的新靶点。

    血清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陈荣, 刘敏, 张玮
    2018, 13(6):  335-339. 
    摘要 ( 331 )   PDF (929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收治的AI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CT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和血浆1,3-β-D-葡聚糖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PCT的诊断截点为0.05 ng/mL,AUC为0.713,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截点为20 ng/mL,AUC为0.851,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6。两者联合诊断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3%、93.33%、92.0%,显著高于血清PCT检测的72.63%、72.6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高于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的81.05%(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3种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血和脑脊液中隐球菌的结果分析
    曹宇硕, 钱雪琴, 蔡金凤, 陈智瑾, 赵洋洋, 朱召芹, 卢洪洲
    2018, 13(6):  340-344. 
    摘要 ( 667 )   PDF (919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真菌培养、墨汁染色、侧向免疫层析法(LFA)检测艾滋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标本中隐球菌的阳性率差异,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隐球菌感染理想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本院就诊的1 049例AIDS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侧向免疫层析法和脑脊液墨汁染色。数据分析应用SPSS 14.0软件。结果 1 049例AIDS患者,其血培养、隐球菌抗原检测、脑脊液培养和墨汁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8%(19/688)、10.96%(115/1 049)、9.18%(29/316)、17.99%(59/328),其中201例患者同时做了脑脊液和血标本的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86%和3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2例AIDS患者同时做了脑脊液的墨汁染色和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52%和23.97%,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大于墨汁染色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侧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最高,比较脑脊液和血标本侧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血标本阳性率较高,所以血标本侧向免疫层析法检测是诊断AIDS是否合并隐球菌感染的理想方法之一。

    桂皮醛抗曲霉的敏感性及对烟曲霉细胞壁的影响
    邓洁华, 李继红, 祁晓明, 王刚生
    2018, 13(6):  345-349. 
    摘要 ( 495 )   PDF (1024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桂皮醛对曲霉的抗菌活性及对烟曲霉细胞壁的影响,为研发新型靶向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沙氏琼脂(4%葡萄糖、1%蛋白胨、2%琼脂)试管稀释法测定曲霉菌MIC。将烟曲霉菌分别制备成1×106 CFU/mL的0.1%的桂皮醛及卡泊芬净吐温80沙氏(4%葡萄糖、1%蛋白胨)液基,37℃孵育48 h后,离心、制片,透射电镜观察,以氟康唑作对照。结果 桂皮醛、卡泊芬净、氟康唑对曲霉菌MIC(烟曲霉菌0.019 5 μg/mL、0.039 1 μg/mL、>32 μg/mL,黄曲霉菌0.039 1 μg/mL、0.039 1 μg/mL、>32 μg/mL)。电镜显示0.1%的桂皮醛及卡泊芬净作用烟曲霉菌48 h后,细胞壁外层溶解脱落、细胞核及细胞器溶解消失,但细胞膜仍然完整。0.1%氟康唑对烟曲霉菌细胞壁及细胞膜均无影响。结论 桂皮醛、卡泊芬净对烟曲霉菌均有较强的抗活性,但桂皮醛优于卡泊芬净。桂皮醛及卡泊芬净作用在烟曲霉菌细胞壁而不影响细胞膜,氟康唑对烟曲霉菌细胞壁及细胞膜均无影响。桂皮醛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靶向治疗曲霉菌感染的理想药物。

    2例西弗射盾子囊霉的分离与鉴定
    陈菲, 周万青, 张之烽
    2018, 13(6):  350-353. 
    摘要 ( 597 )   PDF (959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西弗射盾子囊霉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诊疗提供正确的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来自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与肝移植术后继发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的2例西弗射盾子囊霉,观察真菌的菌落特征和镜下形态;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并结合ITS区测序进行分子鉴定;采用ATB FUNGUS 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菌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科玛嘉显色平板和沙保弱斜面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呈镶嵌平板生长,不易刮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颜色逐渐变蓝,菌落开始粗糙,中心明显凹陷;镜下特征为孢子和菌丝可见,真菌孢子为卵圆形、可沿菌丝排列;经Vitek 2 Compact鉴定为西弗射盾子囊霉,并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相似度100%);药敏结果显示,2例菌株均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结论 西弗射盾子囊霉是一种少见的机会致病性真菌,临床实验室应将传统培养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准确快速的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短篇论著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伊可尔®抗菌剂体外抗真菌活性探索性研究
    万喆, 侯晴, 李若瑜, 王爱平
    2018, 13(6):  354-356. 
    摘要 ( 366 )   PDF (856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误诊为转移癌的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
    吴琼, 钱骋风, 高志琴, 鞠强, 杨连娟, 蔡晴
    2018, 13(6):  357-360. 
    摘要 ( 436 )   PDF (983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临床初诊考虑为转移癌,经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后明确诊断为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的病例。患者女,65岁,右前臂红斑、丘疹、结节3个月余,查体:右前臂多发红斑、丘疹及小结节,部分丘疹结节融合呈环状斑块。取小结节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肉芽肿改变,包绕毛囊漏斗部并向下方浸润,可见孢子及菌丝。组织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示红色毛癣菌。诊断:红色毛癣菌致Majocchi肉芽肿。治疗:予伊曲康唑0.2 g,2次/d口服5周,后改为0.2 g,1次/d口服7周后停药,皮疹完全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小型无绿藻所致皮肤感染1例
    罗柳春, 黄春兰, 梁辉苍, 徐秋红, 韦文飞, 覃仁利
    2018, 13(6):  361-362. 
    摘要 ( 296 )   PDF (94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续教育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东明
    2018, 13(6):  363-366. 
    摘要 ( 498 )   PDF (1037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及皮肤结构真菌感染(SSSFI)是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常迁延不愈,甚至威胁生命。目前很多临床表型未被充分认识。一方面原因是对致病真菌种类认识不够、分离困难和鉴定不准确;另一方面是临床表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全面。传统观念认为浅部SSSFI致病菌多为皮肤癣菌,深部为念珠菌等已知属种。经典分离方法造成许多真菌不能成功分离,或被鉴定为污染菌。扩展SSSFI临床表型及其致病真菌种类研究,不但可以促进疾病的诊断研究,进而使得原本不可治愈的疑难重症的治愈成为可能,还可以发现新物种。

    综述
    白念珠菌White-Gray-Opaque表型转换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钰婷, 刘锦燕, 赵悦, 孟玲宁, 项明洁
    2018, 13(6):  367-370. 
    摘要 ( 500 )   PDF (915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人类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而表型转换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各个表型在宿主适应、感染、毒力及不同生活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White-Gray-Opaque表型转换是白念珠菌的一种新型转换系统,该文从White-Gray-Opaque表型特点、影响表型转换的调控因素、表型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白念珠菌在该表型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理解其形态调节的机制以寻找感染治疗的新策略。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研究进展
    谭鹆昕, 高丽, 张米, 董兴齐
    2018, 13(6):  371-375. 
    摘要 ( 474 )   PDF (924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一种由马尔尼菲篮状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易发于免疫功能缺陷和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随着艾滋病患者的逐渐增多,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感染率也随之上升。该文从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综述了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研究进展。

    伊曲康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尚盼盼, 王爱平
    2018, 13(6):  376-379. 
    摘要 ( 490 )   PDF (927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曲康唑作为第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上市近30年,由于其广谱的抗真菌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少部分患者在应用伊曲康唑后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本文就伊曲康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在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综述分析。

    真菌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胡小义, 王凌伟
    2018, 13(6):  380-384. 
    摘要 ( 413 )   PDF (935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对机体有防御功能,而大量的Eos浸润可释放某些细胞因子、颗粒蛋白等细胞毒性颗粒导致器官和/或组织受损;若Eos持续增高可造成全身多个系统损害。该文就与真菌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