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8
    论著
    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分析研究
    陈映丹, 陆春, 李美荣, 马寒, 尹颂超, 郑智心, 李海仪, 席丽艳, 冯佩英
    2017, 12(3):  129-134. 
    摘要 ( 546 )   PDF (887KB) ( 7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方法 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明确F.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质;通过比对F.monophora菌株在基础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L-DOPA PDA培养基)和含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OPA黑素抑制剂培养基、DHN黑素抑制剂培养基)的菌落生长情况,采用BioTek酶标仪EON定量分析其黑素合成,以明确F.monophora的黑素合成途径。结果 F.monophora黑素与合成L-DOPA黑素的理化性质相似;菌株在含L-DOPA培养基较PDA培养基产生更多的黑素,且在含DOPA黑素抑制剂叠氮化钠及DHN黑素抑制剂苯肽、三环唑培养基中其黑素合成均明显降低。结论 F.monophora黑素主要为L-DOPA黑素,可能共同存在DOPA黑素和DHN黑素合成途径。

    不同免疫抑制剂对小鼠罹患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影响
    陈玉宝, 陈菲菲, 邹春芳, 邵宏涛
    2017, 12(3):  135-139. 
    摘要 ( 480 )   PDF (885KB) ( 6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两种免疫抑制状态造成侵袭性曲霉感染(IPA)后天然免疫反应的异同。方法 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分别使用地塞米松(A组)及环磷酰胺(B组)预处理后气道接种烟曲霉孢子建立IPA模型。观察小鼠存活率,肺病理检查,评估肺部及肺外脏器真菌负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A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理提示A组小鼠肺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B组可见到典型的曲霉菌丝浸润性生长。B组小鼠肺部烟曲霉CFU、烟曲霉18s rRNA较A组升高;B组肺外各脏器与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A组TNF-α未检测到,IL-10峰值在72 h出现,IL-1α自第一天起即升高,第3天达峰值;B组TNF-α及IL-10在24 h后均明显升高,于48 h达峰值;IL-1α一直在低水平维持;B组与各组间比较,TNF-α、IL-1α及IL-10均有显著差异。A、B两组IL-1β表达在接种烟曲霉后均迅速升高,并一直在高水平维持,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不同预处理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后建立IPA模型,激素组肺部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环磷酰胺组可出现显著的全身真菌播散。

    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孙伟, 邓娟, 苏建荣
    2017, 12(3):  140-143. 
    摘要 ( 656 )   PDF (821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100~0.1 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 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 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 h),与生长对照比,100 μg/mL、10 μg/mL、1 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 h),只有100 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 h时,100 μg/mL作用最为显著。

    白念珠菌CaCSC1基因的敲除和功能研究
    杨益, 王亚楠, 蒋伶活
    2017, 12(3):  144-147. 
    摘要 ( 537 )   PDF (869KB) ( 10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白念珠菌CaCSC1基因的基因缺失株,并初步探究它的功能。方法 设计长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出带有SAT1 flipper的CaCSC1基因敲除盒,转化到野生型白念珠菌菌株CAI4,并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正确的转化子,得到CaCSC1的基因缺失株。最后,通过倍比稀释的方法进行表型筛选。结果 成功得到CaCSC1基因的缺失菌株。基因缺失菌株对酮康唑(Ketoconazole)敏感,对Zn2+、Mn2+和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表现出耐受性。结论 CaCsc1蛋白参与对锌离子和锰离子的稳态调控,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也相关。

    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SRB1、CDR1、ERG11表达比较分析
    高来强, 王海英, 王学红, 李爱兰, 马强, 张宏
    2017, 12(3):  148-151,155. 
    摘要 ( 644 )   PDF (1310KB) ( 6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SRB1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表达差异,探讨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CA-16和敏感株CA-3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扩增各菌株的目的基因SRB1、CDR1、ERG11,观察各菌株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CA-3相比,在mRNA水平氟康唑耐药株CA-16的SRB1和耐药基因CDR1、ERG11表达升高,SRB1、CDR1、ERG11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念珠菌SRB1的表达增高和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密切相关,SRB1可能是一个新的耐药候选基因。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45例的临床治疗
    谢军, 金勤, 吴丹
    2017, 12(3):  152-155. 
    摘要 ( 811 )   PDF (788KB) ( 8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适合RVVC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45例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和真菌培养法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再用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1 a,记录研究对象主诉,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悬滴法和培养法检查是否存在念珠菌。结果 45例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39例(86.67%),光滑念珠菌4例(8.89%),克柔念珠菌1例(2.22%),热带念珠菌1例(2.22%)。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28.89%、22.22%、17.78%、8.89%和0.00%。随访1 a中共有4例复发,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无效率为8.89%。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耐药性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局部用药作强化治疗加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有较高RVVC治疗的有效率。

    病例报告
    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
    陶露, 周文明
    2017, 12(3):  156-158,161. 
    摘要 ( 846 )   PDF (1260KB) ( 7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患者女性,49岁,间歇性头痛、低热,伴视力、听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余,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余。3 d前患者体温骤升至39.4℃,伴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真菌培养为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1:80。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经抗真菌治疗半年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病原学结果阴性。

    技术与方法
    两种检测方法评价厚朴对白念珠菌黏附的影响
    周艳萌, 向晓波, 冯琳颖, 董华
    2017, 12(3):  159-161. 
    摘要 ( 398 )   PDF (751KB) ( 1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NLRP3炎症小体与真菌感染
    徐志庆, 吴大强,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2017, 12(3):  162-167. 
    摘要 ( 619 )   PDF (831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真菌感染时,宿主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β-葡聚糖等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引发抗真菌天然免疫。NLR家族中的NLRP3与ASC和caspase-1共同组成NLRP3炎症小体,参与或调控真菌感染。该文就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甲真菌病严重程度分级研究进展
    臧晓慧, 姚志远
    2017, 12(3):  168-170,179. 
    摘要 ( 716 )   PDF (1246KB) ( 8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甲真菌病的类型、受累甲的面积、角化过度的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一个简单、可靠、易掌握的严重程度分级系统对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及药物试验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有关甲真菌病严重程度评分及分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卢祥婷, Arun Karki, 黄欣, 赵敬军
    2017, 12(3):  171-174. 
    摘要 ( 564 )   PDF (788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甲病变,指真菌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的感染。由于抗真菌药种类较少及其毒副作用,肝肾功能受损的甲真菌病患者,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以激光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治疗甲真菌病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激光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白念珠菌中的自噬研究进展
    张金宇, 秦玉璘, 张璐璐, 王晓娟, 姜远英, 韩冰, 曹永兵
    2017, 12(3):  175-179. 
    摘要 ( 441 )   PDF (889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影响着真核细胞的适应性、分化和发育,在白念珠菌中自噬影响着白念珠菌的代谢和毒力等,也可以减缓应激反应带来的损伤,增强菌体存活能力。但过度的自噬可能导致自噬性细胞死亡。该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从白念珠菌中与自噬相关的Cvt(Cytoplasm to vacuole trafficking pathway)通路、TOR(target of rapamycin)通路和自噬在应激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白念珠菌中的自噬进行综述。

    白念珠菌致病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陈锴, 鲁仁义, 阎澜
    2017, 12(3):  180-183. 
    摘要 ( 532 )   PDF (779KB) ( 8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常驻人体的条件致病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会引起皮肤黏膜浅层乃至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目前,念珠菌血症是引起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因素。随着经典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因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为解决真菌感染及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多从白念珠菌致病因素出发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正在火热研发。该文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真菌提取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曾炫皓, 章强强
    2017, 12(3):  184-192. 
    摘要 ( 791 )   PDF (964KB) ( 9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真菌提取物的抗癌作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包括了最近几年关于真菌提取物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生、减少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各种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归纳了多种真菌提取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Wnt、NK-κB、MAPK、线粒体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包括了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等多种与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