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8
    论著
    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脑组织中VEGFR表达变化的研究
    郑冲, 温海, 郭芳, 樊一斌
    2016, 11(5):  257-260. 
    摘要 ( 78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寻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 h、12 h、24 h、48 h、72 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 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9例非HIV感染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播散感染的回顾性分析报告
    王澎, 翟丽慧, 范洪伟, 刘正印, 王瑶, 赵颖, 肖盟, 曾学军, 施举红, 刘鸿瑞, 冯瑞娥, 谢秀丽, 徐英春
    2016, 11(5):  261-264. 
    摘要 ( 130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非HIV患者马内菲蓝状菌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并总结9例马内菲蓝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结果 6例无基础疾病,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有骨损坏,2例有皮疹,淋巴结肿大7例,贫血7例,脾增大7例,肝大5例,体重下降5例,6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或非结核治疗。最后有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的主要原因。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困难,尤其需与结核病等疾病相鉴别。抗真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伏立康唑首次成功治疗难治性面部Majocchi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颜文良, 胡文星, 刘芳, 刘海波, 孔庆涛, 张敏, 沈永年, 吕桂霞, 桑红
    2016, 11(5):  265-268. 
    摘要 ( 77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首次报道伏立康唑成功治疗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顽固性面部Majocchi肉芽肿,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真菌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并总结英文报道病例。方法 患者男,50岁,因面部浸润性红斑溃疡5 a就诊,取患处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及PCR检测。结果 诊断:红色毛癣菌致面部Majocchi肉芽肿。治疗:伏立康唑静脉治疗2周改伏立康唑片剂口服,治疗4个月后患者原有皮损基本消退,真菌学阴性,无不良反应。结论 Majocchi肉芽肿临床罕见,复杂难治,疗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首次应用伏立康唑成功治疗顽固性Majocchi肉芽肿,为临床治疗难治性Majocchi肉芽肿提供新的诊疗经验。

    (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价值的再评价
    夏吉荣, 牛司强, 曹炬
    2016, 11(5):  269-271,274. 
    摘要 ( 67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6月间临床G试验的住院患者结果,分析G试验诊断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等能力指标。结果 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228.4±250.1 pg/mL,非真菌感染组G试验检测值32.6±13.6 pg/m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G试验对真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3%、92%、88%、89%、87%、0.75。结论 G试验是真菌感染的重要早期实验室指标之一,对其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治水平,特别是阴性结果对排除真菌感染的意义更大。

    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及生物膜的影响
    刘璇, 邵玉龙, 吴泽钰, 高凡凡, 吴恺琪, 刘素辉, 陈锋
    2016, 11(5):  272-274. 
    摘要 ( 64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 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 μL/mL,MBC为25 μL/mL;对生物膜的SMIC50是100 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硼酸抗白念珠菌作用的试验研究
    高吉, 潘丽娜, 郭东东, 魏羽佳
    2016, 11(5):  275-278,288. 
    摘要 ( 73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用加入0%、0.1%、0.15%硼酸(w/v)的Lee's 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 25℃培养条件下,0.1%的硼酸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其中对HJ065的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的硼酸进一步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菌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的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的白念珠菌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 硼酸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的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白念珠菌抑制作用与CAI的重复数无明显相关性。

    掌黑癣1例并中国大陆文献总结
    鲁莎, 蔡文莹, 毛越苹
    2016, 11(5):  279-281. 
    摘要 ( 69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手掌发病的儿童掌黑癣,并文献复习此病临床特点。方法 患儿女,5岁9个月,因左手掌黑色斑疹6个月就诊。取局部皮屑完善真菌学检查,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文献检索统计在中国大陆报道掌黑癣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分离菌株鉴定结果为威尼克何德霉。总结文献病例9例特点:多见于儿童;左手掌受累比例略多;长江以南为主要发病区域;致病菌均为威尼克何德霉;全部病例外用抗真菌药,3周内治愈。结论 掌黑癣主要发生于儿童手掌,镜检可快速诊断,菌种鉴定建议完善分子鉴定,外用抗真菌药膏疗效显著。

    面癣64例临床分析
    季梅, 沈雪花
    2016, 11(5):  282-284. 
    摘要 ( 63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面癣的临床特点,误诊分析,诊断治疗。方法 选择有病史记录的面癣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加真菌培养;根据皮损的表现,给予单纯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外用加口服联合治疗。结果 64例中初次诊断面癣25例,外院或本院第1次误诊,复诊诊断面癣39例,64例中难辨认癣15例。结论 面癣易误诊,对于疑似面癣的患者一定要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MALDI-TOF-MS技术在酵母样真菌鉴定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张霄霄, 汪定成, 戈伟, 邵海莲, 程芝, 苏博, 台锦阁, 杨铭, 张倩, 陈静文, 张惠中
    2016, 11(5):  285-288. 
    摘要 ( 55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酵母样真菌鉴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临床检出的142株酵母样真菌标本同时采用MALDI-TOF-MS技术和传统真菌培养方法进行鉴定,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对于常见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鉴定率很高(100%),符合率较高(100%);对于少见的葡萄牙念珠菌、解脂念珠菌、产朊念珠菌,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较低,分别为25.00%、00.00%、00.00%。结论 MALDI-TOF-MS技术对酵母样真菌的鉴定率较高,操作简便快速,是传统真菌培养鉴定的有力补充,可将其推广应用于酵母样真菌的早期快速鉴定。

    短篇论著
    82株甲真菌病致病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何文婧, 高志琴, 徐红, 谭静文, 蔡晴, 杨虹, 杨连娟
    2016, 11(5):  289-291,295. 
    摘要 ( 51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紫色毛癣菌所致儿童甲癣1例并文献复习
    王涵, 陈辉
    2016, 11(5):  292-293. 
    摘要 ( 801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紫色毛癣菌致儿童甲真菌病,通过文献复习统计并分析该病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患者女,1岁8个月,右3趾及拇趾甲远端增厚变黄3个月余。取病变甲屑KOH涂片真菌镜检为阳性,可见透明的分隔菌丝。经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为紫色毛癣菌。考虑患儿年龄过小,未予药物治疗。

    半永久纹眉术后犬小孢子菌感染1例
    陈雪雯, 朱红梅, 温海
    2016, 11(5):  294-295. 
    摘要 ( 538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半永久纹眉术后双眉部犬小孢子菌感染。患者女,23岁。双眉反复红肿伴瘙痒5个月余,曾多次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药物治疗后好转不明显,反复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真菌镜检可见菌丝,培养为犬小孢子菌,予抗真菌治疗,痊愈。

    犬小孢子菌致母女共患体癣病例报告
    曹艳云, 徐顺明
    2016, 11(5):  296-297. 
    摘要 ( 74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母女共患体癣2例,患者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性片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经外用联苯卞唑乳膏4周后治愈。

    真菌病治疗
    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黄荷, 李锦, 刘娟, 张家安, 许阳, 吴迪, 骆丹, 周炳荣
    2016, 11(5):  298-303,297. 
    摘要 ( 856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募集甲真菌病患者60名,总计223个病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病甲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共6个月;B组患者病甲予每两周1次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联合每日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于病甲8 h,共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真菌学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A组31例患者共计108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50.9%,真菌清除率为38.9%;B组29例患者共计115个病甲,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69.6%,真菌学清除率为57.4%。B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分别为87.1%和93.1%。两组治疗中,除激光治疗时出现轻微可耐受疼痛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封包治疗甲真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点阵CO2激光治疗。

    1%卢立康唑乳膏和1%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足癣的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高飞, 曹萍
    2016, 11(5):  304-306. 
    摘要 ( 887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每日1次,共2周。开始用药后第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 86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最后59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卢立康唑组、特比萘芬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6.15%(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0.77%(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卢立康唑乳膏与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花斑糠疹疗效观察
    陈锐君, 张金燕, 陈柏叡, 曹卉, 林达闽, 徐明, 卢万丁, 郑礼宝
    2016, 11(5):  307-309,315. 
    摘要 ( 949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卢立康唑乳膏1次/d疗法治疗花斑糠疹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参与实验的花斑糠疹患者8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每晚1次外用卢立康唑乳膏,对照组早晚各1次外用酮康唑乳膏,连续2周,于治疗前、停药后2周、停药后6周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结束停药后2周有效率分别为54.5%和56.3%,真菌转阴率为81.8%和87.5%;治疗结束停药后6周则有效率则分别为63.6%和62.5%,真菌转阴率为93.9%和93.8%,均无显著差异(P>0.05)。按皮损颜色分组分析,白色花斑糠疹无论在实验组或对照组,其有效率均明显低于褐色的及红色的皮损,且均未发现明确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卢立康唑乳膏1次/d,2周外用疗法治疗花斑糠疹疗效好,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综述
    全球近10年无绿藻病例报道文献的回顾
    曾炫皓, 章强强
    2016, 11(5):  310-315. 
    摘要 ( 1040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系统性地回顾分析了人类无绿藻病在近10 a来的发病率及其趋势,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全球至今已报道190例无绿藻病,约33%的无绿藻病例在近10 a内发生;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在近10 a病例数与皮肤型无绿藻病基本持平。我国大陆地区总共报道有9例无绿藻病,大约占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已有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总数的50%。无绿藻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标本的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仍然是该病治疗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药物。提示无绿藻病在近10 a中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显著升高。

    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分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赵莉佩, 崔岩, 李珊山
    2016, 11(5):  316-320. 
    摘要 ( 765 )   PDF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申克孢子丝菌以往被认为单一菌种,呈全球性分布。然而不同区域来源的菌株,在药物敏感性、致病力等方面差异较大。RAPD、RFLP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曾被用于该菌基因分型的探讨。近年来,以CAL基因结合菌株表型的分类方法,已成为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公认的划分方法。本文将对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分型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CAL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