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8
    论著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对白念珠菌吞噬、杀伤作用的研究
    王琼, 史冬梅, 刘维达
    2016, 11(4):  193-200. 
    摘要 ( 730 )   PDF (1101KB) ( 10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与白念珠菌共同孵育,研究不同浓度的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杀伤作用,并研究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DC表型的变化及其吞噬、杀伤白念珠菌能力的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C57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Cellometer Mini细胞计数仪测定DC生长曲线及细胞直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标志物CD11c及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结果 体外培养10 d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DC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大,培养第10天时,细胞直径分布最多的为10.2 μm;生长曲线显示,DC呈倍数增长,第2~9天为细胞对数生长期,第9天左右增殖曲线达到顶峰。培养第10天,未经白念珠菌刺激的DC表面CD11c分子及CD80分子高水平表达,CD40、CD86及MHCⅡ低表达;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CD11c分子、CD80、CD40、CD86及MHCⅡ均高表达,呈成熟DC表型。激光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及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DC对白念珠菌吞噬作用,当DC与白念珠菌的比例为1:1时,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 min~1.5 h),吞噬率无明显变化(P=0.063);当DC与白念珠菌比例为2:1、1:2及1:4,随着DC细胞所占比例的减小,DC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当比例为1:4时,DC吞噬作用最强,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 min~1.5 h),吞噬率也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02)。显微镜检测DC对白念珠菌杀伤率,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的杀伤率下降(P=0.000);当DC:白念珠菌=1:1时,较2:1时,杀伤率明显下降,但随着白念珠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的增高(从1:1到1:4),杀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GM-CSF诱导可培养DC具有较高的纯度,呈未成熟细胞表型;且每只C57小鼠可获得3×107总数的细胞,可满足一些实验的DC用量。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型成熟;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DC对白念珠菌有较强的吞噬及杀伤作用,其吞噬作用随着DC与白念珠菌比例的减小而增强。且随着两者作用时间的延长,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逐渐增强而杀伤作用逐渐减弱。

    Dectin-1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足菌肿皮损中的表达
    伍方佩, 胡小平, 于波, 陈朝丰, 刘晓云, 黄国新
    2016, 11(4):  201-204. 
    摘要 ( 700 )   PDF (868KB) ( 9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Dectin-1在真菌性足菌肿皮损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在足菌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A组8例足菌肿病例,B组为10例着色芽生菌病病例,A组和B组统称为感染组,C组为18例正常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病例的组织蜡块中Dectin-1、IL-4,IL-10,IFN-γ,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皮肤的Dectin-1、IL-4、IFN-γ、TNF-α、IL-10的积分光密度增高(P<0.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Dectin-1、IL-4、IFN-γ,TNF-α的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真菌感染皮损中Dectin-1的表达上调,可能说明Dectin-1在足菌肿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侵袭性肺曲霉菌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动态变化及与CT影像学关系
    龚正, 占明, 张凌云, 龚萍, 王艳华, 崔聪, 王永全, 向光明, 陈世雄
    2016, 11(4):  205-208. 
    摘要 ( 885 )   PDF (793KB) ( 10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变化、CT影像学特征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数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纳入60例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观察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和血清GM试验动态水平变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侵犯肺叶数、空气新月征、晕轮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的关系。结果 抗真菌治疗前患者肺泡灌洗液GM平均值均高于血清GM平均值(0.62±0.08 mg/L,60.0%;0.51±0.07 mg/L,31.6%)。同抗真菌治疗前比,患者抗真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肺泡灌洗液GM值快速降低(P<0.05),而血清GM数值缓慢降低,仅在第3个月、第6个月降低(P<0.05)。患者CT侵犯肺叶数、晕轮征与肺泡灌洗液、血清中性粒细胞值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结论 肺泡灌洗液及血清GM试验可作为IFD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CT影像学特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

    中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药物敏感性分析
    贺羽, 黄宜进, 赵秘密, 周汛
    2016, 11(4):  209-212. 
    摘要 ( 1284 )   PDF (744KB) ( 10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同时对比我国不同地区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将重庆、吉林、北京地区既往基因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的100株临床菌株接种于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恒温培养7 d获得菌丝相。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菌丝相对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近平滑念菌ATCC22019。结果 碘化钾体外无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MIC几何均值为0.14 μg/mL,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79 μg/mL和0.63 μg/mL,氟康唑MIC几何均值为45.89 μg/mL。发现7株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吉林地区相对较多,但不同地区菌株的药物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化钾无体外抗真菌活性,我国临床球形孢子丝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氟康唑敏感性最差,不同地区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

    硬壳小体形态多样性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李美荣, 陈映丹, 尹颂超, 魏玲, 刘惠娴, 陆春, 冯佩英
    2016, 11(4):  213-216. 
    摘要 ( 882 )   PDF (795KB) ( 10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着色霉属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耳部皮损KOH涂片镜检发现除成簇的硬壳小体外,还伴萌芽的硬壳小体和大量暗色菌丝。此镜检发现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暗色丝孢霉病。以“着色芽生菌病”“硬壳小体”“萌芽/芽生”和“暗色菌丝”等作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6篇报道10例着色芽生菌病存在类似镜检发现。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硬壳小体形态多样性的现象,提高对着色芽生菌病的认识。

    病例报告
    黑曲霉致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
    周亚彬, 陈萍, 孙婷婷, 王兴佳, 李东明
    2016, 11(4):  217-218,216. 
    摘要 ( 1023 )   PDF (854KB) ( 7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黑曲霉致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女,36岁,糖尿病病史2 a,咳嗽咳痰2个月余,住我院呼吸科。根据组织病理下发现真菌结构及真菌培养结果为黑曲霉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经2周伏立康唑及2周两性霉素B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消失。

    万博节皮菌致儿童面癣误诊1例
    黄苏扬, 孔庆涛, 杜雪, 杨瑞, 桑红
    2016, 11(4):  219-220,222. 
    摘要 ( 727 )   PDF (817KB) ( 8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万博节皮菌Arthroderma vanbreuseghemii导致的面癣。患者女,9岁,面部大片红斑肿胀脱屑伴瘙痒7个月,被误诊为“多型红斑”,口服激素3周,停药后皮损面积迅速扩大,伴鳞屑瘙痒。2015年4月21日就诊于我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培养和PCR结果为万博节皮菌。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个月后痊愈。

    近平滑念珠菌性皮肤肉芽肿1例
    吴洁, 翁巧玲, 陈向齐, 陈胜平, 强静
    2016, 11(4):  221-222. 
    摘要 ( 657 )   PDF (732KB) ( 7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1例误诊分析
    史希武, 许静
    2016, 11(4):  223-225. 
    摘要 ( 939 )   PDF (829KB) ( 8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3岁,农民,右侧面部丘疹、结节、破溃、结痂5个月。曾误诊为“痤疮”“寻常疣”,给予药物及冷冻治疗后未愈。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确诊为“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予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0.25%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现随访1.5个月,皮损明显好转。

    真菌病治疗
    1%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张思平, 胡白, 赵政龙, 吴爱丽, 廖理超, 张弛, 陆闻生, 王娟, 许贵霞
    2016, 11(4):  226-229. 
    摘要 ( 1548 )   PDF (722KB) ( 1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疗程1%国产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A、B、C 3组,分别给予卢立康唑1周治疗,2周治疗以及酮康唑乳膏2周对照治疗,用药后1、2、4周评价临床疗效、真菌学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90例入组患者中有8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1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0%、64.3%、65.5%(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2.1%、82.8%(P>0.05);治疗后2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4%、78.6%、75.9%(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5.7%、86.2%(P>0.05);治疗后4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9%、85.7%和82.8%(P>0.05),3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2%、85.7%和89.7%(P>0.05),治疗后第1、2、4周3组之间疗效和真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3%),仅为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安全有效,1周疗程与2周疗程疗效相当。

    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2例
    孙慧, 张海平, 杨莉佳, 夏汝山
    2016, 11(4):  230-231,229. 
    摘要 ( 576 )   PDF (781KB) ( 8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2例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病例1为9岁患儿,因左侧头皮和左眼睑红斑、丘疹和脓疱20余天就诊;病例2为38岁男性,因双耳及耳周红斑、丘疹和脓疱2 a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镜检+培养结果,均确诊为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给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1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

    JUC长效抗菌材料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144例的疗效观察
    韦士才
    2016, 11(4):  232-234,239. 
    摘要 ( 913 )   PDF (732KB) ( 1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JUC长效抗菌材料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的疗效。方法 选取体股癣32例,足癣78例,手癣34例,将JUC长效抗菌材料喷洒患处和周围所有皮肤,3次/d,疗程4周;同时喷洒患者的鞋、袜、毛巾、衣裤等,1次/d,3个月后进行复发评定。结果 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真菌学有效率为72.92%。体股癣、足癣和手癣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96.15%和97.06%。对138例痊愈患者随访3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3.13%。结论 JUC长效抗菌材料治疗体股癣和手足癣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空洞型肺癌误诊为肺曲霉菌病的原因分析
    朱强, 陈良安, 杨震
    2016, 11(4):  235-239. 
    摘要 ( 819 )   PDF (837KB) ( 10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1例以肺内单发空洞为表现的周围型肺癌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 1例空洞型肺癌误诊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咳嗽、咯血症状起病,CT发现右下肺单发空洞,被误诊为肺曲霉菌病7个月,经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空洞大小未见明显变化,洞壁变厚,原发空洞内结节消失并新发微小附壁结节,空洞边缘出现锯齿状突起,周围出现多发卫星结节,胸膜牵拉、相连渐进明显。后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诊为右肺下叶中-低分化腺癌。结论 肺内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影像学结合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来仔细鉴别,PET/CT可以很好的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组织病理是确诊的金标准,为避免误诊误治,在没有明确禁忌和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及早活检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与方法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真菌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
    韩德忞, 刘原志, 朱均昊, 李莉, 章强强
    2016, 11(4):  240-242. 
    摘要 ( 821 )   PDF (758KB) ( 19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一种结果更可靠的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方法 对600例临床高度疑似真菌感染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7%和88.5%。结论 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适合临床的、快速有效的真菌镜检方法。

    综述
    侵袭性光滑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
    侯欣, 徐英春, 赵玉沛
    2016, 11(4):  243-247,242. 
    摘要 ( 825 )   PDF (817KB) ( 1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黑素与真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陈映丹, 陆春, 冯佩英
    2016, 11(4):  248-251,256. 
    摘要 ( 612 )   PDF (771KB) ( 10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暗褐色或黑色物质,在真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与真菌的形态和毒力密切相关,具有增强真菌在逆环境中的存活力、抵抗宿主免疫攻击和耐受抗真菌药物等作用。随着临床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增多,探讨真菌黑素与其抗药性关系将为阐明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重点从真菌黑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致病真菌抗药性方面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头癣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芙蓉, 杨国玲
    2016, 11(4):  252-256. 
    摘要 ( 757 )   PDF (775KB) ( 1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头癣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或永久性秃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明确头癣发病机制意义重大。目前头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尚无系统的相关研究综述。该文针对头癣发病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镜下真菌-头发形态学变化、头癣与蛋白酶、头癣与宿主免疫等方面详细介绍最新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