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8
    专家论坛
    天然免疫系统与新生隐球菌感染
    孟广勋, 郭彩琴, 陈明宽
    2015, 10(4):  193-196. 
    摘要 ( 857 )   PDF (944KB) ( 2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免疫防御体系中对抗微生物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外源微生物及其成分,其中NOD样受体(NOD like receptors,NLRs)是定位于细胞内的一类PRRs。NLRP1、NLRP3和 NLRC4等NLRs家族成员可以形成叫做炎症小体的分子复合体,介导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成熟。目前已经确定多种炎症小体参与抗真菌的免疫反应。新生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该菌主要感染AIDS等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死亡率很高。目前,人们对天然免疫系统抗新生隐球菌的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该文将对宿主抗新生隐球菌的天然免疫机制进行总结。

    论著
    国内多中心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
    王爱平, 余进, 万喆, 李福秋, 曾敬思, 刘维达, 章强强, 郝飞, 冉玉平, 席丽艳, 赖维, 李若瑜
    2015, 10(4):  197-202. 
    摘要 ( 1181 )   PDF (1009KB) ( 1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国内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真菌镜检阳性的1 428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和临床分析。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9%,分离出病原菌800株。其中皮肤癣菌占84.0%,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0.9%),其次为指(趾)间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占11.4%,以念珠菌属为主(10.1%),尤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他霉菌占4.6%,以枝顶孢霉为主(2.3%),其次曲霉属、青霉属、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帚霉属等。结论 本研究显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

    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与阿萨希毛孢子菌相互作用后TNF-α、IL-1β和CCL3的表达变化
    丛林, 夏志宽, 李海涛, 杨蓉娅
    2015, 10(4):  203-206. 
    摘要 ( 951 )   PDF (858KB) ( 1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与T.asahii相互作用后TNF-α,IL-1β和CCL3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RAW264.7细胞与T.asahii菌液共孵育3 h、6 h、9 h、12 h,对照组不加菌液。在各孵育时间点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CCL3的含量。台盼蓝拒染法计各孵育时间点RAW264.7细胞的活细胞数。结果 RAW264.7细胞与T.asahii共孵育3 h、6 h、9 h、12 h后,TNF-α、IL-1β、CCL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增高,共孵育9 h的表达水平最高。RAW264.7细胞的活细胞数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共孵育12 h后的活细胞数量与其他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面临T.asahii感染时可分泌TNF-α、IL-1β、CCL3等细胞因子,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抗T.asahii感染的免疫反应。

    低浓度他克莫司与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抗真菌效应
    陈淳, 陈启红, 孙毅, 高露娟, 曾同祥
    2015, 10(4):  207-209. 
    摘要 ( 1310 )   PDF (832KB) ( 20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他克莫司(FK-5066)与抗真菌药物对浅部致病真菌的联合效应。方法 参考CLSI的M27-A3和M38-A2方案分别测定酮康唑对念珠菌、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棋盘法,测定他克莫司与酮康唑或特比萘芬的联合抗真菌效果。结果 酮康唑单独对念珠菌MIC50和MIC90分别为:4 μg/mL和8 μg/mL;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对53.3%的菌株有联合效应(n=15),对其余菌株无协同效应。特比萘芬单独对皮肤癣菌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 μg/mL和0.125 μg/mL;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对46.7%菌株(n=15)有协同效应,对其余菌株表现为无关。结论 低浓度他克莫司在体外与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够降低药物对部分菌株的MIC,未发现拮抗效应。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微生态特征分析
    范娟, 沈健, 蒋建华, 刘延
    2015, 10(4):  210-215. 
    摘要 ( 961 )   PDF (880KB) ( 16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拟从阴道菌群的微生态特征入手,旨在探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的潜在联系。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6名处于VVC急性发作且以往有RVVC史的非孕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另有120名正常育龄期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阴道pH值,并采集阴道分泌物行革兰染色镜检,行Nugent评分。同时,通过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组的阴道pH值(4.51±0.3 Vs 4.11±0.2,P<0.05)和Nugent评分(4.21±0.81 Vs 1.31±1.1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乳酸杆菌密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密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正常组;且患者组乳酸杆菌优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 Vs 95.00%,P<0.05),而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23.02% Vs 1.67%,P<0.05)和革兰阳性球菌优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7.46% Vs 1.67%,P<0.05)。结论 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与正常育龄妇女存在显著差异,生物屏障的削弱可能是VVC反复发作的风险因素。新型阴道乳酸菌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可能在重建阴道微生态,预防VVC复发方面获得突破。

    球形孢子丝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石滢, 崔岩, 赵莉佩, 宋洋, 李珊山
    2015, 10(4):  216-219. 
    摘要 ( 1640 )   PDF (880KB) ( 20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提取球形孢子丝菌DNA的方法。方法 以不同地区来源的球形孢子丝菌为实验材料,采用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试剂盒法、碱裂解法4种方法分别提取球形孢子丝菌DNA。通过紫外吸光度法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评价DNA的质量。结果 虽然不同方法均可得到球形孢子丝菌的DNA,但碱裂解法获得DNA的浓度和纯度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利用钙调蛋白基因的引物对DNA进行PCR扩增后,各样本均出现阳性条带,且条带亮度较好。结论 碱裂解法是获得高质量球形孢子丝菌DNA的理想方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4例头癣临床分析
    伍方佩, 胡小平, 刘晓云, 陈朝丰, 于波
    2015, 10(4):  220-223. 
    摘要 ( 949 )   PDF (855KB) ( 1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近年本院头癣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头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头癣患者中男10人,女14人,平均年龄是10岁。头癣类型中白癣占58.3%。犬小孢子菌占致病菌的29%。结论 24例头癣患者以4~9岁的儿童居多,白癣是主要临床类型,犬小孢子菌是主要致病菌。

    短篇论著
    肺部感染近平滑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谢朝云, 熊芸, 孙静, 杨忠玲, 胡阳
    2015, 10(4):  224-226. 
    摘要 ( 725 )   PDF (801KB) ( 19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
    兰文雷, 陈忠业, 王丽金, 范雯雯
    2015, 10(4):  227-229. 
    摘要 ( 828 )   PDF (801KB) ( 1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68岁。右前臂和手背丘疹、红斑块、鳞屑伴瘙痒6 a,疼痛、部分指功能障碍1 a。真菌直接镜检发现菌丝及厚壁孢子,皮肤病理组织检查真皮内见棕黄色厚壁孢子。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经2次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随访半年,疗效满意。

    真菌病治疗
    清癣外洗方联合克霉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疗效观察
    李聪
    2015, 10(4):  230-233. 
    摘要 ( 1026 )   PDF (815KB) ( 1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清癣外洗方联合克霉唑乳膏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临床确诊的手足癣患者分为3组,对照1组为克霉唑乳膏组,对照2组为自拟中药浸泡组,联合组为克霉唑乳膏联合自拟中药浸泡组,克霉唑乳膏涂抹与中药浸泡分别2次/d、1次/d,疗程2周,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在停药时、停药1周、停药8周根据各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真菌清除率对比3组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停药时和停药1周、停药8周时联合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85.29%、91.12%;对照1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73.53%、85.29%;对照2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94%、58.82%、61.76%。联合组、对照1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与对照1组,无显著差异(P>0.05)。真菌学疗效:联合组、对照1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与对照1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克霉唑乳膏联合中药浸泡方治疗手、足癣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依从性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诊疗规范
    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
    2015, 10(4):  234-235. 
    摘要 ( 1194 )   PDF (802KB) ( 1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对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复方制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的临床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以及用法和疗程等的专家共识,用以帮助广大皮肤科医师规范用药。

    综述
    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白念珠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杨龙, 贾鑫明, 姜远英
    2015, 10(4):  236-240. 
    摘要 ( 1018 )   PDF (883KB) ( 18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引起机体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机体通过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与白念珠菌细胞壁表面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结合,激活机体固有免疫应答。机体和白念珠菌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清除白念珠菌感染,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白念珠菌会持续引发感染,引起慢性黏膜念珠菌病,严重时可以引发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危及生命。部分模式识别受体如Dectin-1还通过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对白念珠菌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一定的作用。该文将对已发现的能够识别白念珠菌的模式识别受体,以及这些受体在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参与真菌形态及毒力形成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侯彬彬, 刘霞, 张振颖, 刘晓明
    2015, 10(4):  241-244. 
    摘要 ( 800 )   PDF (852KB) ( 1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界中,无论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是通过信号通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来维持自身的稳态和生理状态,真菌也是利用其信号系统来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控繁殖、发展和毒力,信号转导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真菌通过其信号传导系统(主要有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MAPK信号系统、cAMP-PKA信号系统)感受并将变化了的环境信号因子级联传递至细胞内,引起特定的基因表达,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和分化等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并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质功能活动中发挥作用。对这些传导通路的了解不仅有助于阐明各通路在病原真菌毒力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而且还为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提供帮助。该文将综述真菌中几种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伊蒙菌病与不育大孢子菌病
    冯佩英, 陆春
    2015, 10(4):  245-248. 
    摘要 ( 801 )   PDF (848KB) ( 2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蒙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可引起不育大孢子菌病和伊蒙菌病。这两种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报道伊蒙菌成为南非HIV感染人群主要的致病性双相真菌,引起高度关注。自1991年我国首报1例不育大孢子菌病后,2014年广州市新现2例皮肤播散性伊蒙菌病。故现将伊蒙菌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引起国内同行重视。

    常见儿童浅部真菌病病原学特征及诊疗现况
    李丽, 刘进先
    2015, 10(4):  249-251. 
    摘要 ( 853 )   PDF (903KB) ( 1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且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常见儿童浅部真菌病,包括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甲真菌病、花斑糠疹的发病特点及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卫凤莲硝酸舍他康唑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孙玉鲁, 张锐利, 苏芳
    2015, 10(4):  252-256. 
    摘要 ( 1178 )   PDF (870KB) ( 2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硝酸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的外用唑类抗真菌药。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抗炎、止痒、抗真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加以综述。新的剂型-微乳凝胶,增强皮肤渗透性和存留时间,而且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外用硝酸舍他康唑治疗皮肤癣菌病和浅表念珠菌感染见效快,治愈率高,疗程短。根据药代动力学,舍他康唑只需每日用药一次,加之其止痒活性,增加了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最新临床研究发现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对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