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8
    论著
    长引物PCR法构建白念珠菌SCH9-MYC融合菌
    徐秋荣, 吕权真, 隋雪, 王晓娟, 阎澜, 姜远英
    2015, 10(3):  129-133. 
    摘要 ( 986 )   PDF (937KB) ( 18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白念珠菌SCH9-MYC融合菌。方法 运用长引物PCR扩增含有MYC标签和ARG4筛选标记的质粒序列,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质粒序列同源重组到白念珠菌SN152的SCH9基因开放阅读框的C末端,在SC-Leu-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抽取阳性克隆基因组进行PCR验证,将验证为阳性的转染子进行生长曲线测定、spot assay、菌丝诱导实验,进一步筛选出表型正常的融合菌。结果 通过PCR验证鉴定出3株融合菌构建正确,通过生长曲线测定、spot assay、菌丝诱导实验筛选出两株表型正常的融合菌菌株。结论 运用长引物PCR扩增方法同源重组可以正确构建白念珠菌SCH9-MYC融合菌菌株。

    靶向金纳米棒对隐球菌活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肖琴, 陈敏, 徐楠
    2015, 10(3):  134-138. 
    摘要 ( 769 )   PDF (894KB) ( 20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设计对隐球菌荚膜特异性标记的靶向金纳米棒,研究靶向金纳米棒的体外光热作用对隐球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偶联隐球菌荚膜抗体,检测表征,与隐球菌体外孵育,近红外激光照射,检测隐球菌活性变化。结果 成功制备与荚膜抗体偶联的金纳米棒,体外近红外照射后,隐球菌活性较未偶联抗体的金纳米棒组显著降低。结论 靶向性金纳米棒显著增强了近红外激光对隐球菌的光热效应,可用于治疗隐球菌感染的新尝试。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颜贵明, 施高翔, 邵菁, 汪天明, 夏丹, 汪长中
    2015, 10(3):  139-145. 
    摘要 ( 814 )   PDF (987KB) ( 17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 (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 (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棋盘法考察BA联合FLC对白念珠菌浮游菌与生物膜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 (C.albicans SC5314)的杀菌作用;以XTT减低法和干重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代谢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水-烃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细胞表面疏水性 (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和CSH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与氟康唑联用抗白念珠菌浮游菌的FICI介于0.28~0.75之间,对生物膜的FICI介于0.16~0.5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SEM和CLSM在生物膜结构上验证了两药的协同效果;两药联合可降低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以及使ALS1ALS3EAP1SUN41CSH1分别下调6%、51%、24%、13%和39%。结论 黄芩苷具有协同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

    不同光敏剂孵育时间在白念珠菌光动力抑制效应中的实验研究
    徐辉, 陈虹霞, 邹先彪
    2015, 10(3):  146-150. 
    摘要 ( 1325 )   PDF (891KB) ( 1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测定5-氨基酮戊酸 (5-ALA)与白念珠菌菌悬液不同孵育时间生成PpIX的水平及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5-ALA-PDT)抑菌率,为临床选择最佳孵育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白念珠菌悬液并与ALA避光孵育,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pIX产生情况,MTT法测定ALA光动力治疗对白念珠菌生长的抑制率。结果 白念珠菌菌悬液与ALA避光孵育后有荧光物质PpIX产生,孵育30 min到90 min产生的PpIX最多,120 min以后PpIX开始明显减少,对照组无荧光物质出现。结论 ALA-PDT对白念珠菌抑制效应同孵育时间密切相关。这为临床ALA-PDT治疗白念珠菌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特康唑对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
    朱均昊, 韩德忞, 李莉, 刘健惠, 朱小婵, 章强强
    2015, 10(3):  151-153. 
    摘要 ( 883 )   PDF (808KB) ( 16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特康唑对重度念珠菌性阴道炎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菌株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门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 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所有菌株均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Candida)、API 20C AUX鉴定,并采用CLSIM27-A3肉汤微量稀释法对213株临床分离念珠菌作了特康唑、克霉唑、咪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213株菌株经鉴定为白念珠菌192株 (90.14%),光滑念珠菌21株 (9.86%)。特康唑对192株白念珠菌的MIC范围:0.024~12.5 μg/mL,MIC50:0.39 μg/mL,MIC90:1.56 μg/mL,GM:0.248 μg/mL;特康唑对19株光滑念珠菌的MIC范围:0.024~1.56 μg/mL,MIC50:0.049 μg/mL,MIC90:1.56 μg/mL,GM:0.107 μg/mL。结论 目前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并提示特康唑与克霉唑、咪康唑3种药物对213株念珠菌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康唑对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未发现有耐药现象。

    52例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型及病原学鉴定
    李泽慧, 李刚, 薛瑞
    2015, 10(3):  154-157. 
    摘要 ( 933 )   PDF (884KB) ( 20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OC)是HIV/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研究其临床表型及病原学特点对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和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70例确诊为HIV/AIDS且初步诊断为AIDS相关性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使用棉拭子在其病损区取材,接种至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验。结果 HIV/AIDS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病例为52例,临床表型以假膜型和红斑型为主,其中假膜型最为常见 (56%)。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各致病病原菌以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最高 (60.32%),热带念珠菌次之 (19.05%),光滑念珠菌为 (12.70%),克柔念珠菌 (7.94%)。有9例HIV/AIDS伴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检测出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2例为3种病原菌感染。结论 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型复杂且可以伴发,单纯通过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常不准确,且病原菌的准确分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部队足癣患者的疗效研究
    朱红梅, 温海, 许景峰, 张国恩, 程鹏
    2015, 10(3):  158-162. 
    摘要 ( 1409 )   PDF (875KB) ( 2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7月,选取部队足癣患者212例入组接受治疗,其中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仪仗队组)108例,北京武警某部 (武警组)104例。疗程:一般选用单次治疗,一次性浸泡2 h。对于部分伴有鳞屑角化或伴发水疱的足癣,可增加1~2次治疗,每次浸泡时长仍为2 h,使用间隔14 d。分别于首次使用皮肤抗菌液治疗后1周、2周、4周时进行观察、随访,并记录不良事件。对部分病例,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足癣的复发率。结果 最终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有效病例有206例 (仪仗队组104例,武警组102例)。第4周随访,总有效率为95.6% (197/206),其中痊愈率78.2% (161/206)、显效率17.5% (36/206),总真菌学清除率为95.1%。其中,仪仗队组第4周总有效率96.1% (100/104),痊愈81.7% (85/104);武警组第4周总有效率95.1% (97/102),痊愈率74.5% (76/102)。安全性: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症状,如轻度疼痛 (51/212),均于治疗结束后即得到缓解;局部皮肤水肿 (12/212),治疗结束后2 h内均自行缓解。未发现全身性不良反应。复发率:治疗后6个月可随访的156例中,总复发率8.97% (14/156),其中仪仗队组复发率3.06% (3/98),武警组复发率为18.97% (11/58)。患者满意度评价,总满意度为95.32%。结论 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治疗需求迫切,需要短时、便捷、快速起效治疗方法的足癣人群。

    一种适于丝状真菌基因RNA干扰方法的研究
    张振颖, 侯彬彬, 刘霞
    2015, 10(3):  163-167. 
    摘要 ( 821 )   PDF (876KB) ( 20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一种适于丝状真菌基因研究用的、由根癌农杆菌介导的RNA干扰方法。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及菌株干扰体系筛选的方法。结果 获得适于根癌农杆菌转染的重组载体PCB309-pfgrt,并将其成功用于对孢子丝菌双组份信号组氨酸蛋白激酶DRK1基因的干扰中。结论 该方法优化了根癌农杆菌的转化体系,解决了丝状真菌RNA干扰载体构建困难及干扰效率低下的难题,在丝状真菌基因功能及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真菌病治疗
    祛癣止痒洗液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观察
    周家梅, 陈砚香
    2015, 10(3):  168-170. 
    摘要 ( 735 )   PDF (783KB) ( 1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祛癣止痒洗液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方法 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用祛癣止痒洗液泡脚,1袋/次,2次/d,泡脚后外涂硝酸咪康唑乳膏;对照组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外涂,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祛癣止痒洗液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继续教育
    2014年英国甲真菌病管理指南解读
    仇萌, 邹先彪
    2015, 10(3):  171-174. 
    摘要 ( 1057 )   PDF (804KB) ( 2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年英国甲真菌病管理指南详细地阐述了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分类、治疗及特殊人群的管理等方面的进展,尤其对甲念珠菌感染和霉菌感染进行更为深入的诠释,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简要解读了指南精髓。

    综述
    基于新靶点的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黄鑫, 刘颖, 陈思敏, 安毛毛, 姜远英
    2015, 10(3):  175-181. 
    摘要 ( 1136 )   PDF (1083KB) ( 19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现有抗真菌药物由于抗菌谱有限、副作用大等原因,致使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基于新靶点的抗真菌药物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 (如E1210和D11-2040)、抑制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信号通路的药物 (如KP-372-1、17-AAG、Mycograb)、靶向真菌毒力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如C7、213Bi-18B7、188Re-18B7)、激活宿主免疫系统的疫苗等,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真菌和哺乳动物GPI锚定蛋白结构和功能差异的研究进展
    牛理达, 赵静, 吴建华
    2015, 10(3):  182-184,189. 
    摘要 ( 894 )   PDF (1349KB) ( 2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PI锚定蛋白 (Glycosylphosphatidylionsitol-anchored protein,GPI-anchored protein)是在真核生物中的一种保守的翻译后修饰蛋白,已发现有超过150种GPI锚定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壁上,近年来随着对GPI锚定蛋白的深入研究,其越来越多功能被发现,我们将从GPI锚定蛋白的结构入手,详细描述其在哺乳动物和真菌中GPI锚的结构及功能的差异,以真菌的GPI锚定蛋白为切入点来研究抗真菌药物但同时要留意该类药物对构成人体细胞的GPI锚定蛋白的潜在性损伤,为将来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iTRAQ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原志, 章强强
    2015, 10(3):  185-189. 
    摘要 ( 726 )   PDF (852KB) ( 1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RAQ技术是一种新的、功能强大的、可以最多同时比较8种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相对或绝对含量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多维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iTRAQ技术已成为差异蛋白质组学定量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而真菌的致病作用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真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整体、定量地分析真菌致病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对于研究真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重点就iTRAQ技术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侵袭性真菌病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赵珊珊, 张璟, 姚志远
    2015, 10(3):  190-192. 
    摘要 ( 1251 )   PDF (809KB) ( 2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许多新型抗真菌药已问世,但由于缺乏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方法,侵袭性真菌病仍然会造成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严重后果。该文意在总结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发现高危人群。通过查阅最新文献,发现侵袭性真菌病不仅与院内危险因素相关而且与环境及宿主本身也存在相关性。真菌浓度低于300CFU/m3能避免真菌感染。此外,rs1800629 A等位基因可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而低水平的炎性因子与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相关。值得注意的,有研究证实,被动免疫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鼠接种抗-Ftr1p免疫血清可以保护其免于米根霉感染。另外,该文也涉及高龄、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危险因素与侵袭性真菌病的相关性研究。当临床医生发现这些危险因素后,更重要的是进行校正定值指数评分,若该值≥0.4,意味着患者可能更易出现侵袭性真菌病。与此同时,结合Hermsen的预测准则,可以帮助排除不会出现侵袭性真菌病的人群,阻止不必要的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