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28
    论著
    新生隐球菌COP9复合体基因CSN 6的敲除与鉴定
    杨雅骊, 张超, 孟云芳, 法振宗, 周兆婧, 赵静宇, 方伟, 廖万清
    2014, 9(6):  321-324,330. 
    摘要 ( 1035 )   PDF (1478KB) ( 9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新生隐球菌COP9复合体蛋白元件Csn6的基因同源重组敲除框,并通过基因枪转化系统敲除CSN基因。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COP9复合体蛋白元件的基因信息,采用套叠PCR的方法,构建包含报告基因NEOCSN 6基因ORF两侧上下游同源DNA片段的同源重组框。应用基因枪将其转化入新生隐球菌感受态细胞,通过PCR和DNA测序对遗传霉素 (G418)耐受的阳性克隆子进行筛选与验证。结果 成功构建了新生隐球菌基因突变株csn 6。结论 COP9复合体亚基CSN 6基因突变株的构建,为今后新生隐球菌COP9复合体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念珠菌血症时甘露聚糖抗原及其IgG抗体检测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陈玲, 王红, 张淑文, 任爱民, 王超, 段美丽, 王昭
    2014, 9(6):  325-330. 
    摘要 ( 1189 )   PDF (825KB) ( 9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 (M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 (M-IgG抗体)检测诊断念珠菌血症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共107例,包括念珠菌血症组 (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患者)13例、危险因素组 (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或接受化疗恶性疾病、留置深静脉置管等侵袭性念珠菌病感染高危患者)63例和对照组 (健康体检人群)31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甘露聚糖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比较3组人群检测阳性情况及持续时间,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及Kappa值。结果 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念珠菌血症的主要念珠菌病原,均为5例。念珠菌血症的7/14菌株 (1例患者合并2种念珠菌感染)来自重症医学科,其次为感染内科 (2/14株)。除1例死亡病例外,余12例患者进行了M抗原和M-IgG抗体监测。首次M抗原检测中,4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首次M-IgG抗体检测中,11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经抗真菌治疗,监测14 d,M-IgG抗体持续阳性时间长于M抗原。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41.7%,特异度98.8%,阴性预测值92.4%,阳性预测值100%。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91.7%,特异度52.8%,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27.5%。M抗原、M抗原并M-IgG抗体作为念珠菌血症时诊断实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08 (95%CI:0.517-0.900),两者的Kappa值分别为0.520和0.559。结论 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时的特异度较高,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性较高,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适当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诊断。
    822例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分析
    贾玉琦, 帕丽达·阿布利孜
    2014, 9(6):  331-334. 
    摘要 ( 1020 )   PDF (796KB) ( 10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有典型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阳性的822例患者进行致病病种及菌种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2例患者包括8个病种:体癣214例 (26.0%),足癣131例 (15.9%),头癣128例 (15.6%),甲真菌病125例 (15.2%),股癣119例 (14.5%),手癣54例 (6.6%),皮肤念珠菌病38例 (4.6%),花斑糠疹13例 (1.6%)。菌种分布以须癣毛癣菌为首位,336株 (40.9%),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共239株 (29.1%),犬小孢子菌68株 (8.3%), 铁锈色小孢子菌48株 (5.8%),念珠菌38株 (4.6%),断发毛癣菌33株 (4.0%),许兰黄癣菌23株 (2.8%),马拉色菌13株 (1.6%),疣状毛癣菌9株 (1.1%),紫色毛癣菌7株 (0.9%),支顶孢霉菌4株 (0.5%),曲霉、絮状表皮癣菌各2株 (各0.2%)。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足癣、股癣、甲真菌病及花斑糠疹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体癣及花斑糠疹外, 本组其他浅部真菌病的分布在年龄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P <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体癣、足癣、头癣,致病病原菌以毛癣菌为主,须癣毛癣菌为首位致病菌,其次为红色毛癣菌。足癣及甲真菌病好发于女性,而股癣及花斑糠疹好发于男性。除体癣及花斑糠疹外,不同年龄段浅部真菌病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头癣主要好发于青少年。
    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
    王爱平, 高露娟, 席丽艳, 李铁男, 段逸群, 易顺强, 刘卫兵, 王秀丽, 王桂芝, 许爱娥, 温海, 李若瑜
    2014, 9(6):  335-338. 
    摘要 ( 1231 )   PDF (882KB) ( 1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中国足癣患者的治疗现状,加强临床医生对相关诊治指南推荐方案的认知和理解。方法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9家医院进行中国足癣患者治疗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到问卷690份,结果显示我国足癣患者大多数选择自行购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最常选用的外用药物为咪唑类药物,往往以瘙痒和/或皮疹消失作为停止治疗的依据,治疗最长时间中位数为2周,在治疗足癣的疗程上显示出明显不足。足癣患者常合并甲真菌病等其他皮肤癣菌病,同时其家庭成员患病率也较高,在治疗足癣患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其合并的其他皮肤癣菌病,也应同时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治疗。结论 本研究对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足癣预防和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宣教具有重要作用。
    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定植调查
    唐新平, 何俐勇, 樊龙中, 仇建国
    2014, 9(6):  339-341,334. 
    摘要 ( 1004 )   PDF (1235KB) ( 9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探讨马拉色菌与特发性瘙痒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采自56例特发性瘙痒症患者与50例健康者的鳞屑标本进行真菌学镜检及采用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镜检阳性率分别为74.10%和72.00%,χ2=0.344,P >0.0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镜检马拉色菌孢子密度Ⅲ级以上 (每10个高倍视野≥50个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4.70%和38.89%,χ2=20.30,P <0.01。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168份标本共分离出143株马拉色菌,阳性率85.12%。其中合轴马拉色菌97株 (67.83%),球形马拉色菌26株 (18.18%),糠秕马拉色菌19株 (13.29%),钝形马拉色菌1株 (0.70%)。对照组分离出马拉色菌107株,阳性率71.33%;其中糠秕马拉色菌55株 (51.40%),合轴马拉色菌33株 (30.84%),球形马拉色菌14株 (13.08%),钝形马拉色菌5株 (4.67%)。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2.99,P <0.01和χ2=51.16,P <0.01)。结论 南海海军部队特发性瘙痒症患者皮肤马拉色菌载量较正常人高,其优势菌是合轴马拉色菌。
    基于PubMed数据库毛孢子菌病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廖勇, 吕雪莲, 唐庆龙, 杨苏腾, 刘涵, 杨蓉娅
    2014, 9(6):  342-346. 
    摘要 ( 1051 )   PDF (832KB) ( 10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国际毛孢子菌病文献概貌,了解毛孢子菌病临床相关研究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毛孢子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利用汤森路透TDA软件分析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毛孢子菌病临床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并获得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 临床毛孢子菌病相关文献始于1970年,经过1981~1992年的快速增长期后,近年来数量增长不明显。日本在临床毛孢子菌病研究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美国、印度、巴西、法国和中国内地发文量也较多。刊载毛孢子菌病临床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是《日本胸部疾病杂志》(Nihon Kyobu Shikkan Gakkai Zasshi,Japa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s)和《临床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熊本大学医学部的Ando M、Araki S和埼玉医科大学的Sakata T。毛孢子菌病的高频主题词涉及毛孢子菌病的诊治、宿主免疫和毛孢子菌致病机制等。结论 日本和美国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国,但近5 a来,更多的中国科研团队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提高了我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的诊治是临床毛孢子菌病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病例报告
    1例热带念珠菌脓肿误诊分析
    程卫萍, 农贤刚
    2014, 9(6):  347-349. 
    摘要 ( 1088 )   PDF (811KB) ( 9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1例热带念珠菌引起的腹腔脓肿瘘管真菌感染。患者女,7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并发腹膜炎,行腹腔镜术,术后伤口反复未完全愈合,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发现腹壁瘘管及腹腔脓肿入院,两次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再次取分泌物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热带念珠菌。手术清理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查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经口服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溶液纱条引流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
    面癣1例
    聂舒, 钟彬, 朱红梅, 温海
    2014, 9(6):  350-351,349. 
    摘要 ( 1657 )   PDF (1258KB) ( 10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面癣。患者女,60岁,右侧面颊部、右耳后红斑伴瘙痒2周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诊断为面癣。经4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盐酸特比萘芬局部外用治疗后,皮损基本消失。
    真菌病治疗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角化型足癣疗效观察
    闫锐, 徐爱国, 黄晨, 张莉莉
    2014, 9(6):  352-354. 
    摘要 ( 1153 )   PDF (740KB) ( 10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封包治疗角化型足癣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79例角化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特比萘芬乳膏外涂患处并封包,对照组仅外涂不封包,疗程2周,停药2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3.17%,对照组有效率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特比萘芬乳膏封包治疗角化型足癣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仅外涂患处。
    继续教育
    真菌菌种保藏机构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占萍, 刘维达
    2014, 9(6):  355-358. 
    摘要 ( 1005 )   PDF (744KB) ( 10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菌种保藏机构为保藏、鉴定和分散菌种的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最早的菌种保存机构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开始其他类似机构陆续问世。至今,全世界有近千个微生物保藏机构,规模不定,功能和性质各异。保藏菌株不仅限于纯培养物的妥善保存,还包括细胞系、杂交瘤、菌株DNA、RNA和蛋白质物质和信息的收集;建立国际统一的微生物标准,实现全球所有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是今后WFCC (国际微生物联盟)的努力方向。本文重点介绍真菌相关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前景。
    综述
    隐球菌感染的免疫疗法
    雷文知, 潘炜华, 廖万清
    2014, 9(6):  359-363. 
    摘要 ( 922 )   PDF (874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KS与光滑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
    高盈, 佘晓东, 刘维达
    2014, 9(6):  364-367,363. 
    摘要 ( 1135 )   PDF (1297KB) ( 16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光滑念珠菌侵入性感染及其耐棘白菌素治疗失败的病例不断增多,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十分有必要。Fks突变在光滑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发生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与棘白菌素的MIC值及体内治疗结果密切相关,且有很多因素可以对Fks突变的发生及其作用产生影响。
    侵袭性热带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及药物敏感性
    范欣, 徐英春
    2014, 9(6):  368-372. 
    摘要 ( 1359 )   PDF (873KB) ( 1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范围内,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其中念珠菌感染占到绝大多数。目前热带念珠菌已经成为非白念珠菌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我国热带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于白念珠菌,关于热带念珠菌的研究及相关临床信息相对较少。该文就侵袭性热带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全面的综述。
    真菌性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李阁, 周文明
    2014, 9(6):  373-376. 
    摘要 ( 890 )   PDF (765KB) ( 10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性肉芽肿在感染性肉芽肿中占第二位。引起肉芽肿的真菌种类繁多,包括球孢子菌、组织孢浆菌、芽生菌、隐球菌、副球孢子菌、孢子丝菌、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菌、链格孢霉、霉菌性足分支菌、洛博芽生菌、鼻孢子菌、结合菌、斑替支孢霉等,此外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等也可引起肉芽肿。该文综述真菌性肉芽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李妍淳, 胡志东
    2014, 9(6):  377-380,376. 
    摘要 ( 807 )   PDF (1234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临床分离真菌的构成比有所变化,耐药菌株的增加亦给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研究进展
    钱冠宇, 李筱芳, 刘维达
    2014, 9(6):  381-384. 
    摘要 ( 787 )   PDF (715KB) ( 8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受损为真菌繁殖和致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真菌病较为常见且不易治愈,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应用降糖药物,同时还可能服用治疗相关并发症药物,因此在治疗患者甲真菌病时,抗真菌药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合并糖尿病的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易感机制、病原菌、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