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8
    论著
    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和菌丝态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
    向耘, 冉玉平, 仝爱平, 勾蓝图, 王伟, 代亚玲
    2014, 9(5):  257-263. 
    摘要 ( 1184 )   PDF (950KB) ( 10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鉴定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及菌丝态差异蛋白,在蛋白水平探讨两态转化机制及致病机理.方法 分别诱导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酵母态和菌丝态菌体,利用玻璃珠研磨和超声波破碎细胞壁,三氯乙酸/丙酮沉淀获取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PDQuest软件比对找出差异蛋白点.电喷雾串联质谱对差异点进行肽段测序,用Mascot和NCBI的Blast软件经蛋白质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 经双向电泳分离的糠秕马拉色菌酵母态、菌丝态蛋白各有800多个蛋白点、64个蛋白点表达量有3倍以上差异,其中11个为酵母态特有,9个菌丝态特有.在选取的40个差异点中,成功鉴定出22个点,共 16个蛋白.经Mascot和Blast软件检索,有明确功能的蛋白中,肌动蛋白、丝切蛋白等9个蛋白在菌丝态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支架信号蛋白等5个蛋白下调.结论 鉴定出16个蛋白分别与细胞代谢、运动、氧化应激等功能相关,为了解糠秕马拉色菌表型转换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不同毒力差异基因型的新生隐球菌MLST分型及交配型鉴定研究
    康颖倩, 陈玉如, 王梅竹, 赵亮, 李小玲, 金方, 刘涛华
    2014, 9(5):  264-267. 
    摘要 ( 1020 )   PDF (803KB) ( 9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及比较两组毒力差异明显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的特点并进行交配型鉴定.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的方法,设计7个看家基因 (CAP59,GPD1,LAC1,PLB1,SOD1,URA5IGS1)的引物, 扩增并分析来源分别为环境和临床的各10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基因型,并鉴定实验菌株交配型,与多位点微卫星分型 (MLMT)结果对比,比较不同基因分型方法在分类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36的10株环境分离株,MLST分型为ST-15,而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13型的10株临床分离株,MLST分型为ST-32,所有菌株交配型均为MAT-α.结论 MLST分型结果与MLMT分型结果高度一致,提示以上两种分子分型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研究中可显示对于其分离背景及进化来源的高分辨率及稳定性.
    LC-MS/MS分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烟曲霉共培养模型中胶霉毒素的含量
    沈亮亮, 韩禹, 郑建锋, 赵敬军
    2014, 9(5):  268-271. 
    摘要 ( 814 )   PDF (851KB) ( 8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LC-MS/MS)分析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烟曲霉共培养模型中胶霉毒素的含量.方法 建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烟曲霉共培养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段检测共培养模型中胶霉毒素的含量.以支气管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分别于12 h、24 h、36 h收集对照组、AF293 (烟曲霉标准株)共培养组、AF B5233 WT (烟曲霉野生株)及AF B5233 ΔGlip (烟曲霉胶霉毒素基因敲除株)共培养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LC-MS/MS检测胶霉毒素的含量.结果 共培养模型中胶霉毒素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 (P<0.05),胶霉毒素回收率为68.7%~72.6%.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测定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与烟曲霉共培养模型中胶霉毒素的含量.
    抗烯醇化酶抗体与(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比较
    廖红, 李芳秋, 张国勇, 李伟, 韩丹丹, 刘倩
    2014, 9(5):  272-274,271. 
    摘要 ( 819 )   PDF (1266KB) ( 8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抗烯醇化酶抗体 (抗-Eno)检测与 (1-3)-β-D-葡聚糖 (BG)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 (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方法 留取临床为诊断IC而送检BG测定的患者血样,用ELISA法测定抗-Eno抗体,以真菌培养结果为基础,分析比较两种血清学方法诊断IC的效能.结果 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5例患者经念珠菌培养确诊IC,确诊感染率7.1%;BG阳性54例,阳性率为25.7%;抗-Eno阳性33例,检出阳性率为15.7%.抗-Eno和G试验诊断IC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7%、86.7%、21.2%、95.5%和33.3%、74.9%、9.3%、93.6%.两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66.7%.结论 抗-Eno对IC的诊断性能优于G试验;联合两种血清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敏感性.
    国产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王远芳, 康梅, 袁余, 黄燕春, 马莹
    2014, 9(5):  275-278. 
    摘要 ( 1134 )   PDF (798KB) ( 10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国产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GM)检测试剂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四次修订版)[1]收集临床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临床诊断IPA、拟诊IPA、排除IPA四组病例.采用天津贻诺琦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试剂检测纳入的86例患者血清标本的GM浓度,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PPV)、阴性预测值 (NPV).结果 86例病例中,临床诊断27例、拟诊12例、排除47例.在3种不同的阳性判断标准下,敏感性:94.44%、96.30%、62.96%;特异性:56.25%、45.76%、64.41%;PPV:44.74%、44.83%、44.74%;NPV:96.43%、96.43%、79.17%.统计学分析证实标准1 (即血清GM值>0.95 μg/L为阳性,<0.75 μg/L为阴性,0.75~0.95 μg/L为灰区,未将灰区加入计算)在3种判断标准中最优,故选择其为最终判断标准.结论 该血清GM 检测试剂盒诊断性能较好,可以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1株致体股癣的颗粒型红色毛癣菌变种的形态学观察与基因鉴定
    杨艳平, 李文, 欧如峻, 陈何莲, 黄文明
    2014, 9(5):  279-282,278. 
    摘要 ( 1149 )   PDF (1360KB) ( 9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株致体股癣的颗粒型红色毛癣菌变种的形态学特点及核糖体基因序列变化.方法 1例体股癣患者皮损中分离出1株红色毛癣菌,观察形态学特点,并用PCR测定核糖体转录间区 (ITS)、D1/D2区、非转录区基因序列 (NTS区)内串联重复亚单位 (TRS).结果 该菌株可产生鹿角形菌丝,大分生孢子有中空现象及单侧出芽产孢特征,可在42℃生长;ITS和D1/D2区基因测序鉴定为红色毛癣菌,但TRS-1和TRS-2基因序列分别有2个、1个碱基差异.结论 该菌株可能是颗粒型红色毛癣菌的1个变种.
    以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刘芳, 张敏, 孔庆涛, 颜文良, 胡文星, 刘海波, 桑红
    2014, 9(5):  283-286. 
    摘要 ( 983 )   PDF (860KB) ( 10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 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6个月余就诊.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史,口服强的松及他克莫司2 a余.取患者皮损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皮损组织、脓液、血、痰、尿、粪、脑脊液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并文献检索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皮肤受累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见假菌丝,皮损组织、脓液、痰、尿、粪标本直接涂片均见假菌丝并培养出白念珠菌,CT显示肺受累,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皮损愈合及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但因自行停药,最终出现颅内播散.结论 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微生物检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系统性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
    2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Th以及Treg细胞的检测
    王润超, 万喆, 李若瑜
    2014, 9(5):  287-292. 
    摘要 ( 897 )   PDF (896KB)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辅助性T细胞 (Th)以及调节性T细胞 (Treg)在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探讨Th和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2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及19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群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 RORγt以及Foxp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 IL-17以及TGF-β 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Th1细胞以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之对照组明显降低;Th1、Th17、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7A、TGF-β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IPA患者的Th1、Th17以及Treg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抑制.
    短篇论著
    驻黄海北部某地部队浅部真菌病调查分析
    岳喜昂, 柳君如, 孙晓静, 李威威, 刘卫兵, 朱红梅, 温海
    2014, 9(5):  293-295. 
    摘要 ( 831 )   PDF (764KB) ( 10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宠物猫致夫妻共患犬小孢子菌体癣
    李宗辉, 吴凡, 邓琳, 胡治丽, 桑红
    2014, 9(5):  296-298. 
    摘要 ( 1186 )   PDF (949KB) ( 10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体癣2例,二者系夫妻,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及猫的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后治愈.
    综述
    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研究进展
    尹清欣, 史冬梅, 廉翠红, 刘维达
    2014, 9(5):  299-302,292. 
    摘要 ( 1066 )   PDF (1281KB) ( 1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过敏性哮喘是由环境中真菌致敏原暴露诱导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真菌过敏哮喘患者肺部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道壁重塑并伴渐进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致力于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得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方法外,在抗真菌感染及其免疫学治疗控制真菌过敏性哮喘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念珠菌血症与血小板减少症
    侯天文, 崔庆廷, 陈礼平, 尹晓琳, 郑运周
    2014, 9(5):  303-306. 
    摘要 ( 867 )   PDF (801KB) ( 9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一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中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而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疗.
    抗真菌药物与Toll样受体
    罗贵军, 李平, 朱红梅, 温海
    2014, 9(5):  307-309,320. 
    摘要 ( 769 )   PDF (1271KB) ( 8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白念珠菌破壁方法的研究应用进展
    王晓飞, 张璐璐, 曹永兵, 姜远英
    2014, 9(5):  310-315. 
    摘要 ( 1135 )   PDF (821KB) ( 1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的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的破壁效果是白念珠菌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菌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的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的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白念珠菌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菌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的破壁方案.
    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
    李丹, 崔凡, 熊俊浩
    2014, 9(5):  316-320. 
    摘要 ( 1065 )   PDF (820KB) ( 9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是白念珠菌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白念珠菌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菌与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