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8-28
    论著
    3株不同表型马尔尼菲青霉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比较
    王鹏, 冉玉平, 尹斌, 庄凯文, 林新瑜, 代亚玲
    2014, 9(4):  193-198. 
    摘要 ( 1172 )   PDF (897KB) ( 8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分泌及比较3株不同表型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株之间外分泌蛋白酶活性差异。方法 选用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B-6323株 (P株)及其两个不同表型的突变株M/M株和M/Y株,用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琼脂培养基 (蛋白酶诱导培养琼脂基)诱导其外分泌蛋白酶分泌。将pH值为4.0、5.6及7.2的蛋白酶诱导培养琼脂基平板打孔后分别等量接种上述3株菌,分别置于25℃及37℃培养6 d后,行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测定各菌株周围的透亮圈 (蛋白分解环)直径。结果 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琼脂培养基可有效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分泌;3株马尔尼菲青霉在任意3种pH值培养基中培养,37℃培养下菌周透亮圈直径大于25℃培养下,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37℃,pH4.0、5.6、7.2培养条件下马尔尼菲青霉菌周透亮圈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97.198,P=0.000 1),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pH4.0与pH7.2菌周透亮圈直径及pH5.6与pH7.2菌周透亮圈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温度为37℃或25℃时,在任意一个pH值下,均为M/M株的菌周透亮圈直径均数最大,其次为P株,M/Y株最小。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在37℃,酸性培养条件 (pH4.0、5.6)下外分泌蛋白酶活性大,且不同表型株之间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有差异,M/M株及P株为高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株, M/Y株为低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株。
    两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酵母CICC32991与CICC32993的多相分类鉴定
    白飞荣, 刘洋, 姚粟, 李辉, 谭望桥, 程池
    2014, 9(4):  199-202. 
    摘要 ( 937 )   PDF (797KB) ( 9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多相鉴定方法对分离自我国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的两株酵母 (CICC32991,CICC32993)进行准确鉴定。方法 包括形态学观察试验、生理生化特征试验、以及核糖体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技术。结果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CICC32991为Eremothecium sp.,CICC32993为Kodamaea ohmeri;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ICC32991为Eremothecium coryli,CICC32993为Kodamaea ohmeri结论 综合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ICC32991为Eremothecium coryli;CICC32993为奥默柯达菌 (Kodamaea ohmeri)。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隐球菌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谱分析
    钟彬, 李平, 聂舒, 朱红梅, 温海
    2014, 9(4):  203-206. 
    摘要 ( 1010 )   PDF (841KB) ( 9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细胞与隐球菌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为隐球菌的嗜中枢性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比较bEnd.3细胞与不同血清型隐球菌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某些重要基因的变化加以验证。结果 我们对bEnd.3与隐球菌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进行了对比,共获得差异基因383条,其中263条基因表达下降,120条基因表达上升,并根据比较结果选取了黏附分子CDH10及硒转运蛋白SELENBP1两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发现bEnd.3与隐球菌作用后CDH10表达明显下降,而SELENBP1表达明显上升。结论 隐球菌能引起脑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H10表达下降及硒结合蛋白selenbp1表达上升,这可能与其侵袭血脑屏障有关。而SELENBP1的表达上升可能与神经系统症状有关。
    1例多器官损伤继发茄病镰刀菌血症的真菌学研究
    康俞莉, 朱均昊, 李莉, 赵颖, 章强强
    2014, 9(4):  207-210,206. 
    摘要 ( 983 )   PDF (1270KB) ( 9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车祸致多器官损伤继发茄病镰刀菌血症的真菌学研究。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例多器官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深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对培养出的真菌进一步行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并行E-test真菌药敏实验。结果 血液标本细菌培养阴性,但真菌培养3次呈现丝状真菌生长,对菌丝的表型和分子鉴定检测结果均提示为"茄病镰刀菌"。E-test真菌药敏实验结果提示该菌株对两性霉素 (AMB)和伏立康唑 (VOZ)敏感,对伊曲康唑 (ITZ)、卡泊芬净 (CS)和氟康唑 (FCZ)耐药。结论 镰刀菌可引起人体局限性或播散性感染,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呈现耐药,常危及生命。因此对车祸后经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后仍发热者,有必要做血液真菌培养。菌株的鉴定可采用表型分析、分子鉴定。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成本分析
    金丽娜, 樊荣, 张春阳, 杜鹃, 傅卫军, 奚昊, 樊建玲, 李荣, 曾添美, 侯健
    2014, 9(4):  211-214. 
    摘要 ( 1345 )   PDF (727KB) ( 9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侵袭性真菌病 (IFD)病例治疗中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米卡芬净治疗组与伊曲康唑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时间、治疗成本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卡芬净组17例,伊曲康唑组20例,米卡芬净组治疗有效率为76.46% (13/17),伊曲康唑组治疗有效率70% (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2>0.05)。米卡芬净组2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伊曲康唑组3例发生消化道不适反应,2例低钾血症并消化道不适反应;3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肾功能损害,1例停药后肾功能恢复,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 (2/17),伊曲康唑不良发生率为40% (8/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治疗第14天总有效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米卡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成本疗效比分别为263.73和289.11。结论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对骨髓瘤合并IFD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成本效益比优于后者。
    汉防己甲素及其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影响的初步研究
    吕霞琳, 张宏, 宋延君, 李水秀
    2014, 9(4):  215-217. 
    摘要 ( 955 )   PDF (753KB) ( 9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白念珠菌CA-1菌悬液与汉防己甲素和 (或)氟康唑共培养12 h,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空白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氟康唑组及汉防己甲素联合氟康唑组DNA含量。比较细胞周期各期DNA含量变化并计算增殖抑制率PI%,分析汉防己甲素及其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汉防己甲素、氟康唑组与对照组S期DNA含量相比,分别能增加17.25% (P=0.018)与6.54% (P>0.05),其联合运用效果更明显,S期DNA含量可增加31.52% (P=0.002)。这说明汉防己甲素能将白念珠菌细胞阻滞在S期。结论 汉防己甲素能抑制白念珠菌细胞DNA合成,阻断白念珠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分裂,其与氟康唑联用时阻滞作用更显著。
    特比萘芬对24株黑酵母样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谈鑫, 邓淑文, 郭芸, 张超, 朱双, 潘炜华, 邓丹琪, 廖万清
    2014, 9(4):  218-221. 
    摘要 ( 1377 )   PDF (738KB) ( 10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特比萘芬对7个属24株刺盾霉目 (Chaetothyriales)黑酵母样真菌体外敏感性。方法 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 (CLSI)的M38-A2方案。菌悬液终浓度为 (0.4~5)×104 CFU/mL,30℃孵育5~7 d,测定最低有效浓度 (MEC)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特比萘芬对24株黑酵母样真菌MEC范围:0.125~4 μg/mL,MEC90:2 μg/mL,MEC50:0.25 μg/mL,GM:0.392 9 μg/mL,特比萘芬对5株暗色真菌100%生长抑制,MIC范围:1~4 μg/mL,MIC50:2 μg/mL,MIC90:4 μg/mL。结论 特比萘芬对刺盾霉目 (Chaetothyriales)中的黑酵母样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抑菌作用明显。
    福建地区94例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分离株分型研究
    陈柏叡, 江爱萍, 徐明, 卢万丁, 蔡蕾
    2014, 9(4):  222-227. 
    摘要 ( 1075 )   PDF (807KB)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福建地区临床阴道分泌物分离出的 (94株)念珠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及API试验分析传统科玛嘉分类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1通过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并观察菌株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2通过ITS区段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3将科玛嘉试验与ITS区段序列分析结果与化验室检验报告结果对比,将鉴定差别菌株进一步行API试验及LSU区段序列分析。结果 194株念珠菌经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78株、光滑念珠菌10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1株、酿酒假丝酵母菌1株及其中1株为光滑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混合感染。2科玛嘉试验可良好的鉴定念珠菌,但对于少见菌种 (如酿酒假丝酵母菌)仍缺乏特异性。3一般化验室通过简单菌落形态学及简易科玛嘉检测鉴定仍存在一定误差率 (10/94)。4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准确性高,且可从基因序列分析中鉴定包含C.parapsilosis sensu strico,Candida metapsilosis以及Candida orthopsilosis的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菌种。结论 福建地区女性外阴感染的菌种仍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的感染也占据相当的比例 (16/94),而在检测方法上,分子生物学技术较科玛嘉试验更能准确的鉴定念珠菌菌种。
    基于科技计量学的全球真菌学研究态势分析
    贾泽军, 尹茶, 邓晓群
    2014, 9(4):  228-230. 
    摘要 ( 1123 )   PDF (781KB) ( 9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全球真菌学研究态势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SCI-Expanded数据库2004~2013年全球真菌学研究研究相关文献,采用Web of Science自带软件及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指标包括文献量、被引频次、h指数等。结果 全球真菌学研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美国具有绝对领先,中国、德国、日本也是主要的贡献国家。中国真菌学研究排名第2,但论文整体被引频次偏低;主要贡献来自于2007年以后 (98.79%),中国高校是主要的研究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最主要的资助来源。结论 2007年以来中国真菌学研究正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机,但研究水平仍有待提高。
    病例报告
    新月弯孢霉致角膜溃疡1例
    王露霞, 石凌波, 张磊, 彭亮红, 李薇, 贺益平, 李建勋, 赖晃文
    2014, 9(4):  231-234. 
    摘要 ( 925 )   PDF (786KB) ( 9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新月弯孢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患者女,42岁。右眼反复红肿、疼痛、伴视力下降长达7 a,曾在某院眼科中心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并穿孔",给予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上述症状反复多次出现,并逐渐加重,视力严重下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前房成形术,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15个月再次出现眼红、眼痛,眼角膜刮片镜检可见宽大分隔菌丝、培养为新月弯孢菌。予抗真菌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冷冻联合碘化钾治疗鼻部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1例
    朱晨雨, 孙秋宁, 李芸, 方凯
    2014, 9(4):  235-236,230. 
    摘要 ( 1093 )   PDF (1340KB) ( 9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报道1例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患者女,51岁,农民,因鼻部结节2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鼻尖部增生物,其上覆有黑褐色厚痂。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镜检及培养诊断为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经过3个月冷冻联合碘化钾口服治疗后,皮损完全消失。
    真菌病治疗
    儿童头癣33例临床分析
    高宇, 钱桂萍
    2014, 9(4):  237-240. 
    摘要 ( 1145 )   PDF (727KB) ( 10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姜堰地区儿童头癣流行病学、 传播方式、 病原菌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我科2006年8月~2013年5月诊治的33例儿童头癣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3例儿童头癣中白癣24例、黑癣5例、脓癣4例;男19例、女14例;犬小孢子菌22例、紫色毛癣菌2例、须癣毛癣菌3例、断发毛癣菌3例、红色毛癣菌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2例。患者中有动物接触史的占42.42% (14/33)。经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6~8周,每日用硫磺皂洗头,局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取得满意疗效。8周时治愈率分别为87.50%和88.24%,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4.12%。结论 近年来本病增多的原因与喂养猫、犬等宠物有关,主要病原菌是亲动物的犬小孢子菌,经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综述
    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王影, 刘锦燕, 史册, 项明洁
    2014, 9(4):  241-244,240. 
    摘要 ( 1799 )   PDF (1229KB) ( 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白念珠菌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主要与ERG11基因的突变和过表达、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表达增多及生物膜的形成等有关,由于转录因子是耐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关于锌簇转录因子与耐药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如TAC1MRR1MRR2UPC2NDT80等,其点突变可引起某些耐药基因的过表达而介导耐药,该领域研究已成为热点,该文就此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研究进展
    徐辉, 仇萌, 陈虹霞, 邹先彪
    2014, 9(4):  245-247. 
    摘要 ( 852 )   PDF (719KB) ( 10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生物对多种传统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日益增多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这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白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防治现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白念珠菌的研究及临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药用植物源抗真菌药增效剂研究进展
    王莉, 茅伟安, 吴建华
    2014, 9(4):  248-251. 
    摘要 ( 852 )   PDF (729KB)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真菌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许多学者尝试从药用植物中筛选出对抗真菌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源性抗真菌药增效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耐药真菌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价廉的抗真菌药增效剂。
    P2X7受体与炎性细胞因子
    习德娥, 韩莉, 卢建明
    2014, 9(4):  252-256. 
    摘要 ( 1263 )   PDF (744KB) ( 10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2X7受体是嘌呤受体中功能独特的一个亚型,为ATP控制的离子通道,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被ATP激活后导致K+外流和Ca2+内流、非选择性膜孔形成,启动一系列信号途径如炎症小体NALP3的活化,丝裂原蛋白激酶途径激活NF-κB增强炎性细胞因子转录,ROS和氮介质的产生,介导IL-1β、IL-6、IL-18、TNF-α、MIP-2、CCL2、HMGB1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真菌感染及阿尔茨海默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