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28
    论著
    临床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芳, 穆超, 赵静雅, 高莉, 胡小华, 韩黎, 田曙光
    2013, 8(6):  321-324. 
    摘要 ( 1226 )   PDF (879KB) ( 1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 Cp/μL。结论 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新生隐球菌通过Dectin-1上调单个核细胞miR-146a的表达
    黄红宇, 刘晶波, 魏云玉, 严子禾, 韩志君
    2013, 8(6):  325-328. 
    摘要 ( 1343 )   PDF (858KB) ( 1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miR-146a是否参与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了6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6名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以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来自健康个体的PBMC,并加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采用RT-PCR检测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和昆布多糖对PBMC中miR-146a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上调PBMC中miR-146a的表达,昆布多糖可以削弱其上调miR-146a表达的能力。结论 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通过Dectin-1受体上调miR-146a的表达。miR-146a参与了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28种药物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莉, 茅伟安, 曹永兵, 吴建华
    2013, 8(6):  329-333. 
    摘要 ( 1235 )   PDF (833KB) ( 1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方法 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 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1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中,24 h(敏感菌)及48 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 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 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短波紫外线对几种常见浅部真菌生长的影响
    刘丽, 赖维
    2013, 8(6):  334-337. 
    摘要 ( 1192 )   PDF (878KB) ( 18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短波紫外线对几种常见浅部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青霉、短帚霉、枝顶孢霉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按不同照射功率、不同照射距离和不同照射时间分组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观察记录照射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菌丝或孢子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经照射后停止生长;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短帚霉和枝顶孢霉在某些照射条件下可以继续生长,但生长速度减缓。结论 短波紫外线对常见浅部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该作用的大小与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成正比,与照射距离成反比。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及其相关实验研究
    王润超, 万喆, 陈伟, 涂平, 李若瑜, 王爱平
    2013, 8(6):  338-341. 
    摘要 ( 1209 )   PDF (919KB) ( 1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 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方法 患者女,60岁,主因左手背皮损1 a余就诊,取皮损痂屑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取皮损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HE和PAS染色均可见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细胞。真菌培养阳性,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及扫描电镜检查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分生孢子单细胞性,呈椭圆形或卵圆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药敏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对F.monophor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0 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15 6 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皮损缓慢好转;6周后加服伊曲康唑200 mg/d治疗,14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结论 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叶枫, 罗群, 周滢, 谢佳星, 顾莹莹, 苏丹虹, 陈荣昌
    2013, 8(6):  342-347,377. 
    摘要 ( 1543 )   PDF (1464KB) ( 1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37岁,反复咳嗽、发热1个月,双肩关节疼痛伴消瘦,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左锁骨上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MR发现颅内及咽后脓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脓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继发性癫痫。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及头颅MRI病灶吸收,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例2,男,32岁,咳嗽、咳痰5月余,皮下肿块伴发热3月余,胸部CT示纵膈脓肿伴胸骨骨髓炎形成,抽吸脓液培养有马尔尼菲青霉生长。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属于少见病,侵犯颅内的是国内首例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脓液培养可确诊。复发病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唐旭华, 庄娘桥, 周晖, 胡荣欣, 章星琪
    2013, 8(6):  348-351. 
    摘要 ( 1688 )   PDF (817KB) ( 9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院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 a间诊断的1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除了既往报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咳嗽、气促、浆膜腔积液、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溶骨性损害外,还包括咽痛、双下肢水肿、血管闭塞或狭窄。实验室检查发现尿常规异常6例,其中4例血肌酐升高。4例HIV阳性患者中3例给予伊曲康唑单用或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出院。8例HIV阴性患者给予伏立康唑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5例有效,3例在起始抗真菌治疗后2~11 d死亡,其中2例有气促和腹水。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除了既往报道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外,也可累及咽部黏膜、泌尿系统、外周循环系统。应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有效,气促和腹水可能提示预后差,早期诊治可能改变患者的预后。
    伊曲康唑预防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有效性的Meta分析
    杨小艺, 蒋俊俊, 叶力, 黄颉刚, 周波, 梁冰玉, 陶人川, 曹存巍, 邵一鸣, 梁浩
    2013, 8(6):  352-357. 
    摘要 ( 1302 )   PDF (861KB) ( 10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伊曲康唑预防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EBSCO、万方和清华同方数据库,时间从1981年1月~2013年7月,收集有关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统计合并效应量,得出合并后的RR值及其95%CI值。结果 共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总体真菌感染率,RR=0.54(95%CI:0.44~0.67),P<0.05;而侵袭性真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8(95%CI:0.13~1.10),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4(95%CI:0.79~1.65),P >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总体真菌感染率,目前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未显示有预防效果。对于艾滋病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需要仔细评估,要根据不同疾病阶段的真菌感染率制定不同的预防策略。
    2007~2011年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调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熊汉忠, 尹良琼, 付达东, 张福瑜, 霍淑萍, 王好艺, 陈开琦, 王志安
    2013, 8(6):  358-360. 
    摘要 ( 1155 )   PDF (807KB) ( 1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007年5月~2011年4月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以了解该地区支气管哮喘情况。方法 运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统计和记录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及数量。选择该时期内鄂州市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真菌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发现有35例患者皮内试验阳性,将35例发作期患者和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曲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皮内实验组阳性35例,阳性率为35%,而在35例患者中IgE阳性有31例,检测符合率为88.58%,稳定期患者中阳性反应例数2例,阳性率为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曲霉,是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减少气传致敏真菌的数量。
    短篇论著
    西藏高原地区头癣5例及文献回顾
    毕新岭, 陆晟, 邓开福, 顾军
    2013, 8(6):  361-363. 
    摘要 ( 972 )   PDF (879KB) ( 10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病治疗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边鲜丽, 周湘陵
    2013, 8(6):  364-365,373. 
    摘要 ( 1710 )   PDF (1299KB) ( 1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1次/d,疗程为2周,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洗4周为1个疗程,2次/d。分别于开始治疗2周后及8周后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和马拉色菌镜检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8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结论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继续教育
    对晚清《植物学》一书中真菌学知识的考察
    芦笛
    2013, 8(6):  366-368. 
    摘要 ( 1235 )   PDF (837KB) ( 1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我国首部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书籍,晚清李善兰等人翻译的《植物学》一书也包含一小部分真菌学知识,这对我国近代真菌学的发展具有启蒙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发现在该书的分类体系中,真菌被视作一类植物,统称为“蕈类”,隶属于“通长类”(低等植物)。然而和植物学专有名词的创译相比,《植物学》的译者在翻译真菌学内容时,用词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固定的译法,文中甚至还有错误。现代真菌学中常见的“真菌”“孢子”“子囊”等词汇,书中虽简单提及相应的概念,但并未创造出这些中文词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译者和时代的问题外,也与当时真菌学尚不发达、真菌学内容在植物学专著中篇幅较小、地位次要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综述
    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病原真菌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王冲, 占萍, 刘维达
    2013, 8(6):  369-373. 
    摘要 ( 1291 )   PDF (830KB) ( 1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目前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微生物鉴定方法。随着可鉴定真菌谱的完善,MALDI-TOF MS 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常见致病酵母菌、酵母样真菌和丝状菌的鉴定中,本文将就此做一综述。
    脂筏在真菌极性生长中的作用
    李梅, 王文岭
    2013, 8(6):  374-377. 
    摘要 ( 910 )   PDF (821KB) ( 10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筏(lipid raft)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脂筏在真菌的极性生长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介绍真菌极性生长、脂筏的结构与功能等,阐述脂筏在真菌细胞极性生长中的作用,为阻断真菌极性生长并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舍曲林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曹文娟, 骆志成
    2013, 8(6):  378-380,384. 
    摘要 ( 1365 )   PDF (1311KB) ( 10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现象日益突出,然而临床上行之有效而且安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却捉襟见肘。因此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舍曲林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抑郁症、强迫症及经期综合症等的治疗。10多年前,有学者发现其对念珠菌及曲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舍曲林的抗真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就舍曲林的抗真菌作用进行综述。
    白念珠菌黏附、侵袭黏膜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静, 吴建华
    2013, 8(6):  381-384. 
    摘要 ( 881 )   PDF (820KB) ( 1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深部真菌感染率的上升,白念珠菌病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白念珠菌之所以能引起全身播散性的感染,黏附并侵袭黏膜屏障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白念珠菌黏附、侵袭黏膜屏障相关的机制做一综述,为更好的了解和治疗念珠菌病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