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8
    论文
    耳鼻咽喉真菌性疾病
    范静平, 陈争明
    2012, (2):  65-69. 
    摘要 ( 1749 )   PDF (846KB) ( 2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真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发生在耳鼻咽喉部位的真菌病并不罕见。耳鼻咽喉真菌病包括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前者如各种皮肤癣菌病,部分外耳道真菌病,或可将其看作皮肤科诊治范围之疾病;后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念珠菌病,临床上出现相应部位独特的耳鼻咽喉症状,其治疗各有不同,这些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的诊治应归为耳鼻喉科范围。

    论著
    隐球菌免疫相关的甘露糖受体MR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李平, 温海, 朱红梅, 徐红, 胡婵, 谭宏月
    2012, (2):  70-72. 
    摘要 ( 2454 )   PDF (829KB) ( 1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巨噬细胞系RAW264.7基因组中扩增甘露糖受体(MR)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后包装重组腺病毒,以进一步研究甘露糖受体MR基因对树突状细胞参与抗新生隐球菌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及基因重组方法扩增并克隆巨噬细胞基因组中的MR基因,包装能表达MR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从巨噬细胞基因组获得MR全基因,克隆至pShuttle-CMV载体,包装了MR的重组腺病毒AD-MR,并在HEK293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巨噬细胞MR基因并构建了可表达M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R基因在树突状细胞参与新生隐球菌免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特比萘芬与其他抗真菌药物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体外相互作用研究
    季雅娟, 王爱平, 刘伟, 万喆, 李若瑜
    2012, (2):  73-76,81. 
    摘要 ( 2343 )   PDF (854KB) ( 1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特比萘芬(TEB)分别与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咪康唑(MCZ)、克霉唑(CMZ)及制霉菌素(NYS)联合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的念珠菌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受试念珠菌株46株,包括白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15株)、光滑念珠菌(4株)、克柔念珠菌(3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和季也蒙念珠菌(1株)。方法参考CLSI M27-A3方案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观察各药单独和联合后的MIC,并计算FICI。结果 TEB、FLU、ITR、MCZ、CMZ和NYS的单药MIC范围分别为0.5~256 μg/mL、0.5~128 μg/mL、0.5~32.0 μg/mL,0.125~16 μg/mL、0.03~4.0 μg/mL和2~8 μg/mL。当TEB与FLU、ITR、MCZ和CMZ联合时,对白念株菌表现为协同作用的分别为100%(20/20),80%(16/20),55%(11/20)和90%(18/20);对1株季也蒙念珠菌均显示为协同作用;对热带念珠菌,TEB分别与上述4种唑类药物联合时,显示有协同作用的分别为67%(10/15),60%(9/15),20%(3/15)和20%(3/15);TEB与唑类药物联合对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无协同作用;TEB与NYS联合时对所有菌株均无协同作用。结论 TEB与唑类药物联合对不同种的念珠菌显示有不同的效应,但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的致病菌白念珠菌显示有良好的协同作用。TEB与NYS联合对念株菌均无协同作用。
    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状态下白念珠菌CPH1、EFG1基因的表达
    阳隽, 张天托, 朱家馨
    2012, (2):  77-81. 
    摘要 ( 2654 )   PDF (856KB) ( 9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转录因子CPH1和EFG1基因在游离态及生物膜态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 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分别提取游离态及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两种状态下CPH1和EFG1基因的表达,用△△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白念珠菌生物膜态转录因子EFG1的表达是游离态表达水平的1.42~7.14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转录因子CPH1的表达有8株菌生物膜态较游离态增高,1株降低,1株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白念珠临床株转录因子CPH1和EFG1参与生物膜形成的调控,并需在体内实验中进一步研究。
    PCR指纹图谱分析在念珠菌性阴道炎、龟头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江爱萍, 黄剑清, 卢万丁, 徐明, 吴建华
    2012, (2):  82-84,115. 
    摘要 ( 2254 )   PDF (862KB) ( 1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鉴别念珠菌性阴道炎和龟头炎传染、复发及再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对实验菌株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对所获得的PCR指纹图谱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次感染或夫妻同时感染的病原菌株的亲缘性关系。结果 22株实验菌株中,8株来自4例患者前后两次感染的两株,图谱相似系数大于0.8,可以认为是复发,3对夫妻间感染的6株菌株相似系数大于0.8,可以认定是性传染,其余8株菌的相似系数小于0.8,可以认为是再感染。结论 微卫星PCR指纹图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念珠菌阴道炎、龟头炎发病及复发的原因,在鉴别感染是由传染、复发还是再感染所致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TLR2在红色毛癣菌感染中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γ-IFN和IL-8的影响
    涂盛安, 张勇, 陈辉, 陈兴平
    2012, (2):  85-88. 
    摘要 ( 2292 )   PDF (842KB) ( 8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后γ-IFN及IL-8浓度的变化,以及TLR2对γ-IFN和IL-8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红色毛癣菌悬液分别刺激TLR2抗体处理前后的角质形成细胞,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γ-IFN及IL-8的浓度,并设置阴性对照;比较TLR2抗体处理前后γ-IFN及IL-8浓度的变化。结果 红色毛癣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后,γ-IFN及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4 h即开始,至16 h达高峰;用TLR2抗体中和TLR2后,上清液中IL-8的浓度在2 h、4 h、8 h、16 h各时间点较中和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IFN的浓度2 h、4 h、8 h时间点较中和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6 h时间点,上清液中γ-IFN的浓度与中和前比较略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色毛癣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后,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γ-IFN和IL-8;TLR2在角质形成细胞分泌γ-IFN和IL-8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难辨认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
    徐徉, 李福秋
    2012, (2):  89-91. 
    摘要 ( 1692 )   PDF (1069KB) ( 19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孢子丝菌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孢子丝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典型的皮肤科特征是慢性肉芽肿、溃疡性损害、炎性结节等。而部分孢子丝菌病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皮损丧失特征性临床表现,给皮肤科医生尤其是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年轻医师于该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所讨论的8例患者均为就诊于我科门诊并已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病例,皮损与典型的孢子丝菌病皮损表现不相符,希望皮肤科医师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典型皮损但是综合患者病史、生活环境、诊治过程等情况可考虑到此种疾病,及时给予明确的诊断,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短篇论著
    上海新泾社区50岁以上居民足癣患病情况调查
    杨利红, 赵颖, 严淑贤, 郦斐, 章强强, 徐金华
    2012, (2):  92-94. 
    摘要 ( 1781 )   PDF (805KB) ( 1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癣菌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包括体癣、股癣、头癣、甲癣及手足癣等,其中足癣发病率最高。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甚高,据1975年上海市对11万人普查,足癣的发病率为36.76%。在一些职业和集体中,甚至可高达80%~100%。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足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足癣在运动员、军人、矿工及青少年人群中的调查研究已有不少[1-4]。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解上海50岁以上社区居民足癣的患病情况,我院从2009年10月~2010年1月对上海市新泾社区的居民进行足癣的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报告
    须癣毛癣菌致人兔共患体癣3例
    孔庆涛, 桑红, 张敏, 刘芳, 王雪连, 王高峰
    2012, (2):  95-97. 
    摘要 ( 2187 )   PDF (899KB) ( 9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须癣毛癣菌引起的人兔共患体癣3例。患者皮损均为环状红斑丘疹,上覆鳞屑,炎症明显,伴瘙痒,均与兔子有密切接触史,且兔子均有明显皮损。取患者及兔子的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后治愈。
    鼻部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例
    李芸, 毛笑非, 杜伟, 刘跃华, 孙秋宁
    2012, (2):  98-100. 
    摘要 ( 2557 )   PDF (856KB) ( 1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猫抓后引起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男,16岁,皮损表现为鼻翼部位的增生物,其上覆有脓痂。临床上易与细菌感染混淆,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病理、真菌镜检及培养诊断为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患者在应用7个月的碘化钾结合特比萘芬软膏外用治疗后,皮损完全消失。
    真菌病治疗
    儿童不典型黄癣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莉, 郑冬燕, 王韵茹, 朱均昊, 章强强
    2012, (2):  101-103. 
    摘要 ( 1748 )   PDF (856KB) ( 10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1例由许兰毛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i)引起的儿童不典型黄癣,患儿临床症状轻微,缺乏蜡黄色、碟形黄癣痂和特殊的鼠臭味等典型临床症状。病发真菌直接镜检见大量不规则菌丝,间生膨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孢子,真菌培养为许兰毛癣菌生长,经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证实。E-test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及伏立康唑均敏感。经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及外用2%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基本痊愈。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郎涤非, 李文, 孙宁霞
    2012, (2):  104-105,108. 
    摘要 ( 3022 )   PDF (820KB) ( 1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和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分别于d1、d4口服氟康唑150 mg,同时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用药;对照组于d1、d4仅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用药。两组均于月经期后重复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单次,实验组同时口服氟康唑150 mg单次,连续使用6个月,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各复查1次。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为93.62%,对照组为85.11%;但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的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27%,对照组为14.29%,两组在1个月及3个月复发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儿童皮肤念珠菌病50例
    吴启富
    2012, (2):  106-108. 
    摘要 ( 2211 )   PDF (803KB) ( 1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儿童皮肤念珠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就诊的100例皮肤念珠菌病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外搽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对照组50例,外搽硝酸咪康唑软膏2次/d,疗程7~14 d。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92.00%,对照组6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皮疹消失时间更短(P<0.01)。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 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儿童皮肤念珠菌病起效快,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诊疗规范
    手癣和足癣的诊疗指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2012, (2):  109-110. 
    摘要 ( 2063 )   PDF (780KB) ( 3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和修改,将手足癣诊疗指南成文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金学洙、李春阳、李若瑜、刘维达、赖维、冉玉平、温海、席丽艳、余进、郑岳臣。

    综述
    纳米材料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苗琦, 曹永兵, 张石群, 林辉, 姜远英
    2012, (2):  111-115. 
    摘要 ( 2064 )   PDF (842KB) ( 1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这使科学家将目光转向了基本不产生耐药性、安全性更高的纳米材料。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金属型纳米抗真菌材料、光催化型抗真菌材料及复合型抗真菌材料。本文综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简要叙述不同纳米材料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机制。
    真菌极性生长结构的研究现状
    吕运通, 王文岭
    2012, (2):  116-120. 
    摘要 ( 1633 )   PDF (826KB) ( 10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性生长的模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的形态发生过程中,参与真菌的极性生长的结构主要包含顶体(Spitzenkörper)和极体(Polarisome)、胞吐体(Exocyst)、肌动蛋白、微管、脂筏等结构,真菌的极性生长是一极其精细和复杂的过程,需要顶体、极体、分泌囊泡、微管、脂筏以及包括其他相关蛋白在内各种调节蛋白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其菌丝的生长。
    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的研究进展
    易秀莉, 刘斌, 齐显龙
    2012, (2):  121-124. 
    摘要 ( 2286 )   PDF (821KB)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ctin-1是主要表达于髓样细胞中的非Toll样模式识别受体,它能诱导自身胞内信号介导一系列细胞反应,在抗真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Dectin-1介导的信号途径,Dectin-1与其他模式识别受体的相互作用,Dectin-1在适应性免疫、抗微生物免疫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基因表达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商庆华, 曹颖瑛, 苗浩, 姜远英
    2012, (2):  125-128. 
    摘要 ( 2491 )   PDF (825KB) ( 10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在人体植入性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与浮游和以个体形式存在的白念珠菌相比,生物被膜在结构及功能上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本质上是由基因表达决定的。近年来,研究者们试图通过芯片和基因敲除等技术手段,探索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相关的基因,揭示其分子机制,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