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8
    专家论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诊断策略
    何礼贤, 柯荟, 张静
    2011, 6(5):  257-260. 
    摘要 ( 1535 )   PDF (908KB) ( 8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和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时临床和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实验室诊断敏感性和(或)特异性降低,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试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入手探讨其诊断上的一些问题。
    论著
    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鉴定临床常见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
    赵作涛, 李丽丽, 王晓阳, 万喆, 陈伟, 李若瑜
    2011, 6(5):  261-266. 
    摘要 ( 1822 )   PDF (1013KB) ( 9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方法 收集我院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7种毛霉目真菌(冻土毛霉菌、总状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少根根霉、小孢根霉、微小根毛霉、伞状犁头霉),共计98株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菌株进行PCR扩增,用12个真菌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后产物进行反向线点杂交。将RLB结果与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ITS区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LB可以正确鉴定98株实验菌株,与形态学方法和ITS区测序方法鉴定结果100%一致,种特异性探针之间未见交叉杂交,显示出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8株阴性对照菌株(白念珠菌、茄病镰刀菌、尖端赛多孢、马尔尼菲青霉、疣状瓶霉、棒曲霉、日本曲霉以及雅致小克银汉霉),使用RLB方法无法鉴定。通过烟曲霉基因组DNA浓度10倍倍比稀释法验证RLB的敏感性为1.8×10-3 ng/μL。结论 RLB技术为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提供参考。
    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
    周南, 黄晨, 潘炜华, 廖万清
    2011, 6(5):  267-270. 
    摘要 ( 2007 )   PDF (858KB) ( 10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 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 mg/mL氟康唑、10 mg/mL舍曲林、20 mg/mL舍曲林、10 mg/mL氟康唑联用10 mg/mL舍曲林以及10 mg/mL氟康唑联用20 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 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 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申克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王晓慧, 刘伟, 李若瑜
    2011, 6(5):  271-275. 
    摘要 ( 1904 )   PDF (1585KB) ( 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 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 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 bp,其中包括5’端121 bp的非编码区、1500 bp的编码区和109 bp的3’端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07 kDa,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高度同源,其中与米曲霉、黑曲霉同源性分别为66.3%和56.6%,Sscat基因为申克孢子丝菌过氧化氢酶cDNA。结论 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动态研究
    曾荣, 李岷, 陈青, 王乐, 吕桂霞, 沈永年, 蔡晴, 李彩霞, 唐荣才, 刘维达
    2011, 6(5):  276-280. 
    摘要 ( 2670 )   PDF (986KB) ( 9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动态研究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 d观测结果。结果 48 h卡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 h米卡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 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卡泊芬净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 24 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 72 h后不再升高,MIC90 120 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 168 h、MIC90 96 h后不再升高。米卡芬净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 24 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 h后不再升高。结论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新生隐球菌分子流行病学
    潘炜华, 廖万清, 温海, 赵瑾, Ferry Hagen, Teun Boekhout
    2011, 6(5):  281-284. 
    摘要 ( 2118 )   PDF (967KB) ( 9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国内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选择与新生隐球菌遗传相关的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这9个位点从1993~2009年国内分离到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遗传背景、来源及变异程度。结果 116株被研究的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主要归属于3个微卫星复合物(MC2,MC3和MC12),其中大部分为MC2(103株)。8株菌株属于目前为止未被国内外认识的新复合物(MC12)。结论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新生隐球菌分子流行病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1例并文献复习
    王艳玲, 孙继梅, 周秀珍, 张智洁, 郑伟, 崔兵, 刘勇
    2011, 6(5):  285-289. 
    摘要 ( 1683 )   PDF (1126KB) ( 9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熟悉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将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腔镜手术切除的团块用10%KOH压片镜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沙堡弱培养基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种。分离株应用E-tes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鉴定为尖端赛多孢子菌。5种药物对其MIC范围分别为:伏立康唑0.064μg/mL,卡泊芬净1.500μg/mL,氟康唑16.000μg/mL,两性霉素B>32.000μg/mL,5-氟胞嘧啶>32.000μg/mL。结论 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国内少见报道,易与肿瘤相混淆;实验室检测对正确诊断起决定性作用;行鼻内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对指导抗真菌治疗尤为关键。
    短篇论著
    不同方法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
    王爱平, 陈伟, 万喆, 涂平, 李若瑜
    2011, 6(5):  290-292. 
    摘要 ( 1556 )   PDF (1084KB) ( 10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1]。由于个体差异及疾病情况的复杂性,患者对每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最近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治愈了4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道如下。
    312例下肢创伤性皮肤溃疡创面真菌感染情况分析
    何仁亮, 李红毅, 张旖丽
    2011, 6(5):  293-294,311. 
    摘要 ( 1210 )   PDF (837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碘伏消毒溃疡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面,用无菌拭子蘸取溃疡面分泌物,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 或严格按无菌原则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创面分泌物或用消毒的无菌棉签沾取创面分泌物放于无菌小试管瓶内,1 h内送检。
    非孕健康女性阴道念珠菌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颖秋, 周长林, 徐丽萍
    2011, 6(5):  295-297. 
    摘要 ( 1307 )   PDF (816KB) ( 9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约50%~75%的女性一生中都发生过。体检者往往较一般人群具更强的健康意识。对前来体检的健康女性中的阴道念珠菌阳性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可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健康宣教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
    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1例
    葛红芬, 王桂芝, 臧运书, 汤占利, 韩莎莎, 王君
    2011, 6(5):  298-300. 
    摘要 ( 1661 )   PDF (1367KB) ( 9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面部红斑进行性加重半年,破溃伴结痂2个月余"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可见左侧面颊部3 cm×5 cm大小红斑,边界清楚,中央可见数片浅溃疡,覆盖灰褐色痂皮。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及深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见大量紫红色孢子聚集在多核巨细胞内外;阿申蓝染色阳性;粘蛋白卡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兔抗隐球菌抗体)可见棕色圆形孢子。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
    尚盼盼, 冯小菊, 李东明
    2011, 6(5):  301-302. 
    摘要 ( 1941 )   PDF (983KB) ( 10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1例聚多曲霉所致的甲真菌病。患者为48岁男性,仓库管理员,因足甲出现红斑1 a余就诊。取甲屑作真菌检查及真菌培养。在含氯霉素的沙堡弱培养基中25℃长出白至青绿色的绒毛状菌落,转种察氏培养基经形态及rDNA序列分析,菌种鉴定为聚多曲霉。14 d后从甲红斑处再取标本培养仍为聚多曲霉。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
    红色毛癣菌致儿童脓癣1例
    王雪连, 孔庆涛, 王高峰, 刘芳, 桑红
    2011, 6(5):  303-304. 
    摘要 ( 1855 )   PDF (973KB) ( 9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儿童脓癣1例。患儿男,5岁,头部左后侧圆形脓肿破溃结痂伴瘙痒疼痛半个月余。取断发及脓液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均阳性,做小培养确定菌种为红色毛癣菌,经综合治疗后痊愈。
    技术与方法
    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
    吴婧, 李东明, G.S.de Hoog, 姚一建
    2011, 6(5):  305-307. 
    摘要 ( 1660 )   PDF (821KB) ( 9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方法 将73株病原性丝状真菌经过纯化后,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分别在4℃和-80℃冷冻管保存,均用10%(v/v)的丙三醇作为保护剂。结果 经过1 a左右的保存,将菌株复活,发现4℃斜面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100%,-80℃冷冻管保藏法菌株的存活率为98.6%,有些毛癣菌属的菌株不耐低温而不适合-80℃保藏。结论 病原真菌可以合理地结合上述2种方法保藏。若实验室配有低温冰箱,可以-80℃冷冻管保藏法为主,对于某些不耐低温的丝状真菌需要同时采用4℃斜面保藏法,则可以保证菌种的存活率。
    综述
    真菌GXM生物学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聂建巍, 杨蓉娅
    2011, 6(5):  308-311. 
    摘要 ( 1117 )   PDF (849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是新生隐球菌(C.neoformans)荚膜的主要成分,经研究发现GXM也存在于毛孢子菌中,是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真菌的毒力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真菌GXM的生物学活性与影响因素,为真菌的检测及临床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DNA分子标记在念珠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熊娟, 阎澜, 姜远英
    2011, 6(5):  312-315. 
    摘要 ( 793 )   PDF (850KB) ( 7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1]
    DNA序列分析用于常见致病真菌鉴定和分型
    赵正娟, 田伟, 赵敬军
    2011, 6(5):  316-320. 
    摘要 ( 1776 )   PDF (872KB) ( 9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真菌感染的增多,仅用表型方法鉴定环境中或临床上的致病真菌不足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疾病,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快速、准确而逐步得到应用,其中DNA序列分析已成为鉴定致病真菌到种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就DNA序列分析在常见致病真菌分类鉴定及基因分型的应用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