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8
    专家论坛
    艾滋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卢洪洲, 沈银忠
    2011, 6(2):  65-69. 
    摘要 ( 1808 )   PDF (777KB) ( 1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滋病患者由于严重免疫缺陷而易于并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的出现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HAART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艾滋病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包括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然而,由于我国艾滋病患者明确诊断时大多处于疾病晚期,机体免疫功能极低;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HAART,但是由于依从性、病毒耐药性等原因导致患者未能出现良好的应答反应,患者的免疫功能仍未能得到良好重建,以上种种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增大。尽管我国从2003年开始就为广大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HAART,但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仍是我国艾滋病患者就诊和死亡的常见原因。Shen等[1]研究发现:在我国住院艾滋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41.2%,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22.9%;艾滋病患者出现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L的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L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L的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抗真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与此同时,通过HAART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抗真菌疗效,减少真菌感染复发。由于艾滋病患者常存在多种机会感染和肿瘤,抗真菌治疗药物与其他治疗药物包括抗HIV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疗效,因此,艾滋病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和策略并不完全相同,临床医生应注意艾滋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论著
    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与分型研究
    胡小平, 万喆, 王晓红, 李若瑜
    2011, 6(2):  70-76. 
    摘要 ( 1636 )   PDF (2914KB) ( 15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 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再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并比较不同部位来源菌株型别的差异性。结果 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47株须癣毛癣菌中3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6株鉴定为无性型苯海姆节皮菌,其余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中的亲人型趾间毛癣菌;三对不同引物扩增38株趾间型毛癣菌和2株苯海姆节皮菌NTS区,共产生28种特征性带型。带型和菌株来源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 我国分离自人类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趾间毛癣菌;ITS区结合LSU D1-D2区测序有助于鉴定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至种水平;NTS区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所产生的特征性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种内分型方法,可应用于趾间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大陆近年儿童头癣流行情况的回顾分析
    李彩霞, 刘维达
    2011, 6(2):  77-82. 
    摘要 ( 3211 )   PDF (1458KB) ( 1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近年来头癣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2000年1月-2010年11月发表的中文或英文有关我国头癣报道的文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汇总文章50余篇,分析病例23 258例,其中男12 745例,女10513例,男女比例1.21:1。按照临床分型,有临床类型资料的有7684例,其中白癣5 506例,占71.16%,居首位。除新疆南部外,犬小孢子菌仍是头癣的主要致病菌(67.99%),其次为紫色毛癣菌(8.51%)和须癣毛癣菌(8.14%)。新疆南部以紫色毛癣菌为主(49.19%),其次为许兰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33.90%和12.60%)。结论 我国头癣病原菌变迁缓慢,犬小孢子菌仍是我国主要致病菌,但是亲人性的紫色毛癣菌在东部比例较高,需进行长期监测。
    946例头癣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
    王韵茹, 朱敏, 李莉, 朱均昊, 张超英, 章强强
    2011, 6(2):  83-86. 
    摘要 ( 1970 )   PDF (686KB) ( 1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华东地区近18年头癣趋势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华东地区的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946例头癣患者,男410例,女536例;年龄20d-93岁;784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癣473例、黑癣216例、脓癣94例、黄癣1例。主要病原菌为羊毛状小孢子菌470株、紫色毛癣菌154株、断发毛癣菌81株。其中,培养出亲人性皮肤癣菌(紫色毛癣菌32例、断发毛癣菌12例、红色毛癣菌8例)的头癣患者与各种动物有密切接触史。本研究显示头癣发病率2001年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于2010年又出现新的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华东地区头癣患者中白癣发病率占首位,其主要致病菌为羊毛状小孢子菌。培养出亲人性皮肤癣菌的头癣患者与各种动物有密切接触,提示亲人性皮肤癣菌在人与动物之间有互相传染的现象。2010年新的上升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烟曲霉抗原Asp f16 HLA-A-* 0201限制性的CD8-+ CTL抗原表位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实验室鉴定
    赵作涛, 孙铮, 万喆, 朱平, 李若瑜
    2011, 6(2):  87-92. 
    摘要 ( 1701 )   PDF (1394KB) ( 1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预测与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0201限制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方法 以国人常见的HLA-A*0201位点为靶点,依据生物信息学软件扫描烟曲霉特异性抗原Asp f16的全部427个氨基酸序列。使用HLA-A*0201转基因小鼠制备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和CTL。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MHC II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的表达来验证其是否成熟。ELISPOT试验检测烟曲霉抗原多肽特异性CTL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四聚体(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CTL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亲和性。结果 根据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半衰期评分,选择了3个HLA-A*0201限制性抗原表位。流式细胞仪分析示成熟DC高表达HLA II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高亲和性。ELISPOT实验结果表明烟曲霉抗原肽体外可以活化CD8+CTL,被负载了抗原肽的DC刺激活化后可以产生IFN-γ。结论 本研究成功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可作为疫苗设计的候选表位,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烟曲霉疫苗提供参考。
    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
    李丽娟, 陈伟, 许辉, 万喆, 李若瑜, 刘伟
    2011, 6(2):  93-97. 
    摘要 ( 2747 )   PDF (1551KB) ( 1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方法 我们利用一个曲霉生物膜体外模型研究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将200μL浓度为1×105孢子/mL的受试曲霉(烟曲霉AF293,黄曲霉BMU03940,土曲霉BMU00802,黑曲霉BMU04689)的孢子悬液加到24孔组织培养板中的无菌塑料细胞培养盖玻片上,37℃孵育不同时间(0、2、4、8、10、12、16、18、24、48、72h),加入25μmol/L的FUN-1室温避光染色后,用波长488nm激光激发,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再用波长为488nm和633nm激光同时激发,将两个波长下的图像叠加后观察曲霉生物膜的活力;利用XYZ轴成像观察其结构特征。在上述不同的时间点用钙荧光白染色后,用波长为405nm的紫外光激发,观察曲霉生物膜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结果 烟曲霉AF293在第4h即开始有散在的孢子黏附于盖玻片上;8h时孢子开始萌芽,10-12h菌丝延长形成单细胞层;16-20h菌丝缠绕形成多层立体结构;24h形成一个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特征的多细胞菌落,菌丝有序排列,细胞外基质弥散的分布在菌丝的周围;48-72h生物膜逐渐成熟。成熟的烟曲霉生物膜是由细胞外基质包裹的有序排列的菌丝形成的复杂立体结构。黄曲霉BMU03940、土曲霉BMU00802、黑曲霉BMU04689与烟曲霉AF293有类似的生物膜发育阶段,包括黏附、孢子萌芽、菌丝延长、菌丝有序排列形成三维立体结构。结论 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在体外都能形成典型的生物膜,它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与其他真菌生物膜类似。
    8种中药单体抗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黄欣, 沈亮亮, 徐红, 温海
    2011, 6(2):  98-100. 
    摘要 ( 1699 )   PDF (630KB) ( 1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8种中药单体对球形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各中药单体体外抗球形马拉色菌的敏感性。结果 8种中药单体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麝香草酚、丁香酚有较强的抗马拉色菌作用(MIC<0.98-1.96μg/mL)。结论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麝香草酚、丁香酚有较强的抗马拉色菌作用,CLSI-M27A方案可用于抗马拉色菌敏感性测定。
    短篇论著
    扁桃体放线菌病10例临床分析
    周世明, 林振群
    2011, 6(2):  101-102. 
    摘要 ( 1220 )   PDF (578KB) ( 1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扁桃体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扁桃体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咽痛8例,发热4例,咽部不适、瘙痒2例。双扁桃体充血肿大10例,咽部充血4例,扁桃体与附近组织黏连4例,咽隐窝白色分泌物2例、脓性分泌物2例。10例均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症状有改善,但病情反复,均经扁桃体摘除术并行病理活检而确诊。结论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对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反复病情者,应注意本病,病理活检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治疗后配合青霉素治疗效果好。
    海军某部长远航官兵浅部真菌病调查分析
    刘必庆
    2011, 6(2):  103-104. 
    摘要 ( 1423 )   PDF (334KB) ( 1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海军某部长远航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提高远航部队战斗力。方法 对某部长远航官兵在远航期间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9年7月16日-2010年3月20日共9个月间该部官兵在执行长远航任务期间的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62.6%,发病原因主要为不良的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及诊治因素等。结论 应改善环境卫生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从而减少长远航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
    病例报告
    膀胱造瘘术后尿道念珠菌感染1例
    刘伟, 陈伟, 万喆, 李若瑜
    2011, 6(2):  105-106. 
    摘要 ( 1068 )   PDF (228KB) ( 1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念珠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常引起黏膜、皮肤的感染如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以及深部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如念珠菌血症等,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并不常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实施膀胱造瘘术后发生的尿道念珠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热带念珠菌引起唇部念珠菌性肉芽肿1例
    齐显龙, 郭艳阳, 刘斌
    2011, 6(2):  107-108. 
    摘要 ( 1527 )   PDF (593KB) ( 1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热带念珠菌引起的唇部感染。患者女,22岁,下唇部斑块1a。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见热带念珠菌生长。给予伊曲康唑200mg/d口服等治疗1个月后皮损全消失。
    易与花斑糠疹混淆的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黑棘皮病1例
    文京华, 李伯埙, 黄小平
    2011, 6(2):  109-111. 
    摘要 ( 1741 )   PDF (345KB) ( 1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为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不易诊断。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躯干部和腋窝,为褐色鳞屑性斑片或斑块。临床易误诊而被延误治疗。报告1例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合并黑棘皮病,曾被多次拟诊为"花斑糠疹",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口服及外用异维A酸治疗有效。
    真菌病治疗
    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李春阳, 李诚菊, 徐永豪, 王克玉, 蔡大幸, 苏英, 郭淑兰, 王玉坤, 焦健, 孙青
    2011, 6(2):  112-114. 
    摘要 ( 1419 )   PDF (559KB) ( 1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酮康唑乳膏1次/d,对照组采用1%联苯苄唑乳膏1次/d。体股癣、花斑糠疹用药2周,手足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用药4周,角化型手足癣用药6周。结果 2%酮康唑乳膏和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6.09%和78.82%;对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3.67%、95.45%、77.42%、100%和64.52%、94.44%、84.00%、81.82%。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6.52%和94.1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人用2%酮康唑乳膏后出现局部瘙痒外,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有效、安全。
    继续教育
    推陈出新——2011年ATS肺部真菌病治疗指南的启示
    吴绍熙, 郭宁如
    2011, 6(2):  115-117. 
    摘要 ( 1328 )   PDF (880KB) ( 1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年伊始,时隔23a《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杂志》发表了美国胸科学会委托13位真菌学专家撰写的文章。时隔23a才推陈出新了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案,又有新意,不仅有肺部真菌感染,更包括其他深部真菌感染,不仅是HIV感染者,更包括一些其他深部真菌病,读后获益良多,现简介如下。
    综述
    烟曲霉胶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周万青, 沈瀚, 张之烽, 张葵
    2011, 6(2):  118-121. 
    摘要 ( 1543 )   PDF (943KB) ( 1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霉毒素作为烟曲霉产生的真菌毒素之一,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通过抑制NAPDH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粒细胞抗微生物作用。在侵袭性曲霉病动物模型和临床确诊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胶霉毒素,预示其可作为曲霉病诊断指标。本文将从胶霉毒素合成的操控基因组成、分布、致病性及临床检测前景予以综述。
    rDNA-ITS序列鉴定深部真菌菌种的研究进展
    仇萌, 邹先彪
    2011, 6(2):  122-125. 
    摘要 ( 1263 )   PDF (488KB) ( 19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深部真菌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有关深部真菌菌种的鉴定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存在费时及易受实验条件影响等不足,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真菌属内不同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本文综述了核糖体rDNA-ITS鉴定深部真菌菌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念珠菌应激传导通路研究进展
    陈裕充, 郑志忠
    2011, 6(2):  126-128. 
    摘要 ( 1129 )   PDF (321KB) ( 1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念珠菌的无性阶段是属于隐球菌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一种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临床上,念珠菌致病病谱广,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肿瘤、AIDS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居第四位,其引起的死亡率高。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念珠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