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烟曲霉基因组与致病机制
王丽
2011, 6(1): 1-4.
摘要
(
1316
)
PDF
(855KB) (
9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曲霉(
Aspergillus fumigatus
)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丝状腐生真菌,也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由烟曲霉引起的系统性感染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重症免疫受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结合烟曲霉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对烟曲霉感染过程、致病机制等做一概述。
论著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及其对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王爱平, 高那, 刘伟, 万喆, 陈伟, 涂平, 李若瑜
2011, 6(1): 5-9.
摘要
(
2892
)
PDF
(1042KB) (
1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
方法
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和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
结果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成功治愈3例经伊曲康唑治疗无效的孢子丝菌病患者。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具有75%的协同作用,对酵母相为70%(
P
=0.50)。
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有效安全,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显示两药具有较高的协同作用。
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基因型分析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帕丽达·阿布利孜, 哈木拉提·吾甫尔, Takashi Yaguchi, Kayoko Takizawa, 李若瑜
2011, 6(1): 10-14.
摘要
(
2590
)
PDF
(860KB) (
8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
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白念珠菌基因型及其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以及基因型与种族间均无相关性。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高度敏感,所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
含有额外拷贝黄曲霉
cyp
51同源基因的烟曲霉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刘伟霞, 孙毅, 万喆, 李若瑜, 刘伟
2011, 6(1): 15-21.
摘要
(
1952
)
PDF
(944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构建黄曲霉
cyp
51同源基因额外拷贝株,研究这些基因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在黄曲霉基因组中找出其
cyp
5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及其上下游约1 000 bp的基因序列,PCR扩增后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到穿梭质粒pRG3-AMA1-NotI;用重组后的质粒和空质粒转化烟曲霉嘧啶营养缺陷株(pyrG-)AF293.1,并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38-A2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转化株对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OS)和卡泊芬净(CAS)敏感性。
结果
黄曲霉
cyp
51同源基因有3个:
cyp
51A、
cyp
51B和
cyp
51C,ORF大小约为1 400~2 000 bp;将其克隆到穿梭质粒pRG3-AMA1-NotI产生重组质粒pRG3-AMA1-CYP51A、pRG3-AMA1-CYP51B和pRG3-AMA1-CYP51C;连同空质粒转化AF293.1后得到阳性转化子rC-YP51A、rCYP51B、rCYP51C和rpRG;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显示,rCYP51A和rCYP51B对VRC和ITC交叉耐药,对AMB和CAS敏感;rCYP51C和rpRG对VRC和ITC中度敏感,而对AMB和CAS敏感。
结论
额外拷贝黄曲霉
cyp
51A或
cyp
51B基因影响烟曲霉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对AMB和CAS的敏感性没有影响;额外拷贝黄曲霉
cyp
51C对测试药物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温度对茄病镰刀菌生长情况及产孢量的影响
董贤慧, 钱涛, 高维娟, 贺小平
2011, 6(1): 22-25.
摘要
(
1506
)
PDF
(961KB) (
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孵育温度对茄病镰刀菌生长状态的影响,为获得大量孢子寻找较好方案。
方法
茄病镰刀菌按孵育温度不同分为6组,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于20℃、25℃、30℃、35℃、37℃温箱黑暗孵育7 d,F组于35℃温箱黑暗孵育3 d再于25℃温箱黑暗孵育至7 d,各组在培养24 h、3 d、5 d、7 d时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在培养3d、5 d、7 d时用血平板计数器计数产孢量。
结果
在20~30℃范围内茄病镰刀菌菌落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快,在30~37℃范围内菌落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F组产孢量较多(为1.025×10
8
CFU/mL),而菌丝相对较少。
结论
茄病镰刀菌在20~37℃范围内均可以生长,30℃较适合茄病镰刀菌菌落生长,35℃温箱孵育3 d再于25℃温箱孵育至7 d是获得大量孢子而非菌丝的较好方案。
2种中药单体对念珠菌的体外药敏研究
姜淼, 黄欣, 沈亮亮, 周斐, 屠韡燕, 施伟民
2011, 6(1): 26-30.
摘要
(
2178
)
PDF
(807KB) (
1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氟康唑、伊曲康唑体外抗念珠菌的敏感性。
方法
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对60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对受试菌的MIC
50
分别为0.25、0.25、7.812和15.625 mg/L,MIC
90
分别为64、16、250和250 mg/L。60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有10株对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交叉耐药。
结论
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在体外对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CLSI M27-A方案可用于对中药抗念珠菌活性的评价。
新生隐球菌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作用研究
朱元杰, 顾菊林, 陈江汉, 赵瑾, 仇芸, 温海
2011, 6(1): 31-34.
摘要
(
2085
)
PDF
(903KB) (
7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生隐球菌体外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影响。
方法
将新生隐球菌父代标准株与子代荚膜缺陷株于体外分别与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共培养,同时设立热灭活的菌体、空白对照,再分别设立菌体与细胞直接接触与不接触共培养相互对照,分别作用0.5 h、1 h和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隐球菌角质形成细胞的调亡率。
结果
随着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及热灭活组比较,实验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无荚膜株与父代有荚膜株比较,无荚膜株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在作用后1 h、2 h明显低于有荚膜株。2种菌株不直接接触培养使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不直接接触的有荚膜株与热灭活的菌体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结论
虽然有荚膜株与无荚膜株隐球菌均可以使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但荚膜可以显著增强菌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与菌体接触培养后产生的,诱导细胞调亡需要菌体与细胞的直接接触。
2000~2008年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杨明辉, 温海, 朱元杰
2011, 6(1): 35-39.
摘要
(
1583
)
PDF
(808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00~2008年间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PC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并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文献报道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000~2008年与1985~2000年报道的PCC病例及免疫正常与免疫受损PCC病例的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共检索出2000~2008年间符合PCC诊断标准的病例28例。近8a来PCC仍好发于年龄较大者,但男性更多见;免疫正常或受损宿主均可发生PCC;HIV感染患者发生PCC几率更小;外伤可能为PCC重要的诱发因素;皮疹部位仍以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皮疹性质由以前较特异的化脓性指头炎或蜂窝织炎为主变迁到以溃疡、结节、红斑、肿块等非特异性皮疹为主;治疗仍以抗真菌药物口服或与手术联合为主,氟康唑仍为一线药物;预后一般较好。
结论
近年来PCC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宿主的免疫状态可能不影响其发生PCC的机率或影响较小,而仅影响隐球菌感染后的转归。
病例报告
棕黑腐质霉(
Humicola fuscoatra
)导致真菌性腹膜炎1例
王澎, 谢秀丽, 王贺, 窦红涛, 孙宏莉, 王辉, 徐英春
2011, 6(1): 40-42.
摘要
(
2146
)
PDF
(1029KB)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棕黑腐质霉属(
Humicola fuscoatra
)导致的真菌性腹膜炎。此菌分离自1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腐质霉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棕黑腐质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罕见。现对棕黑腐质霉的真菌学特点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子测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伊曲康唑的MIC为0.008μg/mL,伏立康唑的MIC为0.016μg/mL,两性霉素B的MIC为1.5μg/mL。患者拔除腹透管,改行血液透析。口服伊曲康唑0.1 g/12 h,28 d后病情明显改善,出院。
Nocardia ninae
sp.nov.致放线菌性足菌肿1例
郭芸, 樊应俊, 周晓鸿, 李文华
2011, 6(1): 43-45.
摘要
(
1241
)
PDF
(1021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
Nocardia ninae
致放线菌性足菌肿。女性,37岁,上胸部红斑、丘脓疱疹、结节、窦道、斑块20余年。初起于右锁骨中部,逐渐累及前胸部及颈下段,偶有轻微疼痛感。检查:颈下部、上胸部有大片红斑块,其上有散在分布的丘脓疱疹、结节、窦道和结痂,之间有条索状隆起。病理检查:见硫磺颗粒。实验室培养:两种菌生长。经16S rRNA基因全序列测序分析,两株菌分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及与
Nocardia ninae
OFN 02.72T系统进化关系较近,相似性为98.1%的诺卡菌。诊断:
Nocardia ninae
致放线菌性足菌肿。
被误诊为环状肉芽肿的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体癣1例
郭艳阳, 齐显龙
2011, 6(1): 46-47.
摘要
(
1665
)
PDF
(982KB) (
1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1例被误诊为环状肉芽肿的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60岁,左腕部红斑2个月。外院曾诊断为"环状肉芽肿"治疗不佳,经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导致的体癣。给予伊曲康唑200 mg/d,共1周,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治疗1周后皮损痊愈。
继续教育
易与甲真菌病混淆的甲病—非真菌性甲营养不良
刘斌, 齐显龙
2011, 6(1): 48-50.
摘要
(
1170
)
PDF
(980KB) (
1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甲形态及结构异常
[1]
。临床上部分甲营养不良是由于甲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甲营养不良损害的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性,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病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甲营养不良损害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甲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综述
须癣毛癣菌分类进展
陈柏叡, 李若瑜
2011, 6(1): 51-56.
摘要
(
2049
)
PDF
(914KB) (
1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须癣毛癣菌以往被视为单一的菌种,然而随着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试验的研究,逐步探索并明确须癣毛癣菌的菌间分类及有性型的关系。本文综述了须癣毛癣菌在亲宿主性、交配试验、形态学和生理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试验所进行的研究。
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培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春玉, 王红
2011, 6(1): 57-60.
摘要
(
1360
)
PDF
(818KB) (
8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近20 a来,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所有的真菌感染中念珠菌属占89.1%,是医院感染第6位常见的病原体。
抗真菌药物舍他康唑
王爱平, 李若瑜
2011, 6(1): 61-64.
摘要
(
1453
)
PDF
(800KB) (
10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属于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具有抑菌和杀菌双重抗真菌作用机制,也具有抗细菌作用和抗炎特性。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花斑糠疹、脂溢性皮炎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