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体外制备和增殖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
赵作涛, 孙铮, 万喆, 王晓红, 李若瑜
2010, 5(5): 257-263.
摘要
(
1706
)
PDF
(1381KB)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体外制备和增殖烟曲霉特异性T淋巴细胞。
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凝血中分离并体外扩增DC,利用加热灭活的烟曲霉孢子作为抗原,体外共孵育制备烟曲霉孢子负载的DC,进一步将此成熟DC与源自同一个体的去除了DC细胞的外周血细胞共培养,体外诱导并扩增烟曲霉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用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活化T细胞IFN-γ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胞内合成情况,并分析功能细胞的类型和比例。
结果
ELISPOT分析显示:PBMC+DC+Conidia实验组IFN-γ分泌(87.33±1.33/4.0×10
5
)高于其他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BMC+DC+Conidia组中,2.76%的细胞分泌IFN-γ,其中1.61%为CD4+T细胞,与各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获得的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可以在体外可进行大量增殖。
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烟曲霉孢子在体外可以作为变应原诱导产生烟曲霉特异性CD4+T细胞介导的Th1型免疫反应,为未来制备和扩增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及过继免疫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提供实验基础。
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IL-17水平及意义
陈耀华, 王莉, 孟新丽, 周洋洋, 林莉
2010, 5(5): 264-268.
摘要
(
1882
)
PDF
(1274KB) (
7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24只Sprague Dawley(以下简称SD)健康雄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免疫低下+白念珠菌感染组(阳性对照组);免疫低下+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免疫正常+白念珠菌感染组(实验组)。因为实验过程中存在大鼠死亡,最终每组各有6只大鼠完成实验。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建立免疫低下的大鼠模型;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使用标准白念珠菌菌株混悬液经气管插管注入而建立感染模型;阴性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感染后第1、3、5、7天使用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第7天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
结果
第3、5天实验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1、7天3组间无差异;两对照组IL-17水平无差异。肺组织病理:实验组呈明显炎症反应;阳性对照组呈轻微炎症反应;阴性对照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
大鼠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后,免疫正常的大鼠在感染中期血清IL-17水平升高,IL-17可能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而参与炎症反应;IL-17的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呈正相关;IL-17在气道白念珠菌感染后炎症介导及机体防御机制的调动中起一定作用。
白念珠菌SSK1突变株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李筱芳, Neeraj Chauhan, Richard Calderone, 刘维达
2010, 5(5): 269-272.
摘要
(
2070
)
PDF
(896KB) (
8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氟康唑作用于白念珠菌双组分信号传导途径SSK1突变株SSK21后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固醇测定法测定野生株(CAF2-1)和突变株(SSK2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应用RT-PCR观察氟康唑作用前后,SSK1的表达变化。
结果
氟康唑对CAF2-1的MIC为16μg/mL,对SSK21为0.032μg/mL。加入氟康唑后,CAF2-1的SSK1表达明显增加,60min时达到最多。
结论
SSK21对氟康唑高度敏感,SSK1基因及其相关的重要基因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从而为新的抗真菌药物和治疗途径的研发提供参考。
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至酵母相转化的实验研究
蔡晴, 宋洋, 沈永年, 吕桂霞, 陈伟, 李珊山, 刘维达
2010, 5(5): 273-276.
摘要
(
1829
)
PDF
(1149KB)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向酵母相转化的形态学变化并初步研究连续传代后菌株转化为酵母相的百分率。
方法
将95株申克孢子丝菌临床株于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至酵母相,利用显微镜及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菌丝和孢子比例并记录显微镜下形态。
结果
95株申克孢子丝菌中,经1次传代即成功转化有23株,经2次传代有14株,经3次传代有10株,经4次传代有6株,4次传代后总计55.8%实验菌株转化为酵母相。
结论
部分申克孢子丝菌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化需经过连续多次传代,连续传代增加了菌丝相至酵母相的转化率。
评估国产(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的诊断价值
高露娟, 余进, 王晓红, 万喆, 李若瑜
2010, 5(5): 277-281.
摘要
(
1542
)
PDF
(1091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1,3)-β-D-葡聚糖(BG)检测试验并对国产试剂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4月~2009年5月我院203例(342份样本)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中同时进行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的100份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计算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采用McNemar配对χ
2
检验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国产和日本试剂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配对t检验结果分别为
P
=0.235,
P
=0.076;国产试剂以单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3%,67.2%和56.5%,85.0%,双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5.0%,64.9%和25.0%,87.7%。
结论
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国产试剂单次≥50pg/mL为界值较20pg/mL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而不影响灵敏度。连续双份血清阴性(BG<50pg/mL)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
红色毛癣菌菌株的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费实, 高爱莉, 黎小东, 李振洁, 肖常青, 朱慧兰
2010, 5(5): 282-285.
摘要
(
2743
)
PDF
(977KB) (
7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方法
根据红色毛癣菌保守区域-真菌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上游:ITS19865’GAC ACC AAG AAA AAA TTC TCT GAA GA3’,下游:ITS24415’GTC CTG AGG GCG CTG AA3’为引物对45株红色毛癣菌、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
结果
45株红色毛癣菌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5株须癣毛癣菌和1株紫色毛癣菌均无目的片段扩增出。
结论
红色毛癣菌可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快速鉴定。
短篇论著
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真菌学分析
李著, 孙坚, 邓杰, 杨国栋
2010, 5(5): 286-288.
摘要
(
1878
)
PDF
(798KB) (
1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腹部大手术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患者的临床和真菌学资料。
结果
4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1%,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株。患者基础疾病和术后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腹部大手术术后的重要并发症,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2089例浅部真菌病临床分析
黄平
2010, 5(5): 289-290.
摘要
(
1069
)
PDF
(830KB) (
10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气候焖热潮湿,人体出汗较多,更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导致传染或引起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为了解近年来郑州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我们对2009年郑州市二级以上医院门诊部有登记的浅部真菌病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播散型隐球菌病1例
史会连, 陈澍, 蒋卫民, 朱利平, 翁心华
2010, 5(5): 291-293.
摘要
(
1852
)
PDF
(1070KB) (
8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播散型隐球菌病患者1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反复多发性脓肿1a,伴低热2个月余"入院,该患者以背部脓肿起病,反复发作累及肺部、骨骼、皮肤等多部位,多次组织及血标本病原学检查、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在右髂部脓肿切开组织物中培养到新生隐球菌。经脓肿切开引流及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脓肿消退,症状消失,改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4个月后停药,并已随访至今7个月,患者未有发热及新的脓肿出现。
阴囊花斑糠疹1例
黄慧, 郭兆旺, 付长帅
2010, 5(5): 294-295.
摘要
(
1385
)
PDF
(943KB) (
10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阴囊花斑糠疹1例,表现为阴囊散在小片状淡红斑、覆细小鳞屑、伴瘙痒。皮屑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定为花斑糠疹,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继续教育
医学真菌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和应用
朱红梅, 徐红, 温海
2010, 5(5): 296-306.
摘要
(
1064
)
PDF
(920KB) (
1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菌的培养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一般培养并不困难。
综述
烟曲霉感染的宿主防御机制以及相关免疫学研究进展
孙铮, 赵作涛, 万喆, 李若瑜
2010, 5(5): 307-311.
摘要
(
1404
)
PDF
(854KB) (
10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和免疫抑制患者的不断增多,由烟曲霉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病例逐渐增加,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文特此对烟曲霉感染的宿主防御机制以及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生隐球菌荚膜研究现状
王高峰, 孔庆涛, 王雪连, 刘芳, 桑红
2010, 5(5): 312-315,320.
摘要
(
1571
)
PDF
(868KB) (
9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专性需氧条件致病菌,它的细胞壁外包绕着一个多糖荚膜,是其主要毒性因子之一。荚膜主要包含两种多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和半乳糖甘露聚糖,此外还有少部分的甘露糖蛋白。这些多糖分子除构成多糖荚膜外,同时也参与新生隐球菌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该文对新生隐球菌荚膜的结构、生物合成、免疫反应及针对荚膜的抗真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新生隐球菌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焦洋, 白冲
2010, 5(5): 316-320.
摘要
(
1492
)
PDF
(847KB) (
1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培养是真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技术方便、快捷、创伤小,通过对应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常规染色、真菌抗原和分子学技术检测已是快速诊断某些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