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立信.感染性角膜病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眼科,2010,19(3):145-147.
[2] 鹿秀海, 高彦, 张莉, 等. 真菌性角膜炎334 例的病原学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 2013, 49(1):12-15.
[3] 孙士营,翟华蕾,史伟云,等.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的变迁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3):282-286.
[4] 刘素媛,刘立春,单秀水,等.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析及药敏实验[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2):143-146.
[5] 徐红云,陈弟,刘海,等.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谱回顾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17(3):260-263.
[6] 王璐璐,韩雷,张月琴,等.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8):734-738.
[7] 白雪晴,王智群,李然,等.角膜致病性丝状真菌基因分型与临床意义分析[J].眼科研究,2010,28(1):71-74.
[8] 张阳,王智群,孙旭光,等.2007至2016年我国北方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8,54(6):432-436.
[9] 胡卫萍,林琳,周宏伟,等.浙北地区197例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9):1328-1330
[10] 陈晓莲,刘红山,何宏,等.中国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2):156-160
[11] 龚桦,谭奕炜,龚向明,等.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谱变化[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2):161-164
[12] 王友沛,顾云峰,徐一.温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9):3364-3365,3368
[13] 刘欣,吴尚操,戎佳燕,等.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J].眼科新进展,2016,36(3):250-254.
[14] 王璐璐,韩雷,张月琴,等.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8):734-738.
[15] 刘敬,谢立信,史伟云.主要致病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8,26(1):26-29.
[16] 梁玲玲,幸正茂,黄旭,等.真菌的生长方式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6,51(10):1097-1099
[17] 彭阳,许超,王玉月,等.丝状真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实验[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7):486-490.
[18]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1 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1):72-75.
[19] 周玲芬,程凯尧,陈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267-2269.
[20] 祁媛媛,张立军,董贺,等.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J].眼科新进展,2017,37(3):263-266.
[21] 程钧,翟华蕾,王君怡,等.角膜后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0):758-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