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真菌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0, Vol. 15  Issue (3): 183-188.

综述 上一篇    下一篇

白念珠菌侵袭宿主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邱熙然, 陈思敏, 侯炜彤, 张玉, 郭诗雨, 姜远英, 安毛毛   

  1.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 上海 200072
  • 收稿日期:2019-06-06 出版日期:2020-06-28 发布日期:2020-06-28
  • 通讯作者: 姜远英,E-mail:13761571578@163.com;安毛毛,E-mail:13761575178@163.com E-mail:13761571578@163.com;13761575178@163.com
  • 作者简介:邱熙然,女(汉族),博士研究生在读.E-mail:ncuqxr@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81601745);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671989);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8411951302)

  • Received:2019-06-06 Online:2020-06-28 Published:2020-06-28

摘要:

白念珠菌是一种寄生于人类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菌,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白念珠菌形成侵袭性感染的过程主要分为黏附、侵袭、播散、形成感染灶等步骤,其中黏附和侵袭过程最为关键。黏附是白念珠菌入侵宿主的前提,该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壁表面的黏附素。侵袭阶段主要与菌丝形成、细胞壁表面毒力蛋白表达和蛋白水解酶分泌增加有关。形成菌丝是白念珠菌侵袭宿主的关键因素,主要由细胞内cAMP/PKA和MAPK等信号通路调控;侵袭素主要位于白念珠菌细胞壁表面,可以协助其穿刺宿主上皮细胞、诱导内吞作用;白念珠菌还可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它能够破坏宿主组织细胞,协助白念珠菌形成感染灶。该文主要对白念珠菌黏附和侵袭宿主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进行综述,为理解白念珠菌致病机制以及选择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毒力因子, 黏附, 侵袭

中图分类号: